课件编号9984623

26 诗词五首:春望 课件(共18张PPT)+教案+素材

日期:2024-05-21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50次 大小:4823085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诗词,五首,春望,课件,18张,PPT
    (课件网) 26 春望 部编版 八年级上 新知讲解 新知导入 春天是个美丽的季节,它姹紫嫣红;春天是个播种的季节,它蕴含希望;春天是个多情的季节,它引人思虑……,面对春天的鸟语花香,有位伟大的诗人却黯然神伤,潸然泪下,这是为什么呢?今天我们在《春望》中探究。 合作探究 新知讲解 作 者 简 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自称少陵野老,后世又称他杜工部。他的诗在思想性、艺术性方面都有很高的成就。《自京赴奉贤 县咏怀五百字》《登高》《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春望》《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以及“三吏” (《新安 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等,都是脍炙人口的名 作,有《杜工部集》。其人被后世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 合作探究 新知讲解 背 景 链 接 天宝十四载(755年)十一月,诗人赴奉先(今陕西蒲城)探家,未几,安禄山发动叛乱。次年五月,安禄山破潼关,诗人被迫北上避难,安家于鄜州(今陕西富县)。七 月,肃宗即位于灵武(今属宁夏),诗人闻讯后前往投奔,不料中途为叛军所俘,被押至长安,但因官卑职小,未被囚禁。第二年四月,他乘隙逃离长安,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到达了当时朝廷的所在地凤翔县。这首诗是诗人逃离长安前一个月写 的,诗人眼前是山河依旧而国破家亡,春回大地却满目荒 凉,触景生情,引起无限感慨与伤怀,于是写下了这首著名的诗歌。它集中地表达了诗人忧国伤时、念家悲己的感情。 春 望 杜 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诵 读 诗 歌 新知讲解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长安城已经沦陷,山河依旧存在,春天的都城草木丛生。 国破:指京城长安沦陷。国,国都,京城,这里指长安。 城:指长安城,当时被叛军占领。 深:茂盛。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感伤国事,伤心离别,看到那美丽的花儿反而痛哭流泪,听到那婉转的鸟鸣反而心惊胆寒。 溅泪:流泪。 译 读 诗 歌 新知讲解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战火连绵,整整三月不断,(家人的音信断绝)一封家信抵得上万金。 烽火:古时边防报警的烟火。这里借指战事。 连三月:接连三个月。 抵:值。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满头白发而今越抓越稀少,稀疏难绾,简直连簪子也插不了。 搔:用指甲挠。 浑:简直。 不胜簪:插不住簪子。胜,能够承受、禁得起。簪,一种别住发髻的长条状首饰。 新知讲解 合作探究 新知讲解 内 容 主 旨 通过描写安史之乱中长安的荒凉景象,抒发了作者触景伤怀、忧国思家的感情。(忧国伤时,念家悲己) 新知导入 合作探究 品 读 诗 歌 1、首联写出了什么内容?在全诗中有何作用? 首联一开头即写国都沦陷,城池残破,虽然山河依旧,但是草木丛生。句句景语皆情语生动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国破家亡的无限悲痛。在内容上交代了写作背景,为下文抒情做了铺垫。 新知导入 合作探究 2、颔联“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赏析。 这两句移情于物,因感时伤怀,思家之 苦,即便是站在花前,也无心观赏,反而对花溅 泪;即使听到悦耳的鸟鸣,也无意倾听,反而会因鸟鸣而惊心。这就是“以乐衬哀”的反衬手法,更加突出了感时伤世的深沉感情。 (以”感时“承上,”恨别“启下) 新知导入 合作探究 3、颈联“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赏析。 “连三月”写战乱时间之长,“抵万金”极言家书的珍贵。表达对妻子儿女的思念。 新知导入 合作探究 4、尾联“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赏析。 运用了细节描写。诗人因“感时”“恨别”而频频搔首,导致自己的满头白发纷纷脱落,几乎连簪子也要插不住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