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0024605

3.3 元素 教案 2021-2022学年人教版化学 九年级上册

日期:2024-04-30 科目:化学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41次 大小:480256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元素,教案,2021-2022,学年,人教,化学
  • cover
课题3 元  素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元素的存在,形成元素的概念。 (2)了解化学反应前后元素不变。 (3)初步认识元素性质与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特别是最外层电子数的密切关系。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元素概念的建构,学会从一类事物中抽象出共同特征,从而获取概念的能力。 (2)通过元素与原子的区别,学会运用对比的方法分析问题,认识事物。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进一步建立科学的物质观,增进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 (2)发展善于合作、勤于思考、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 (1)元素的概念。 (2)元素符号的书写及含义。 (3)能用元素周期表查取一些简单信息。 难点: 对元素概念的理解和元素符号的含义。 【教学方法】创设情境———引入情境———合作探究———思考练习 【学法指导】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教学媒体】多媒体 【教具准备】教学设备:投影仪,计算机 元素周期表 【授课教案】 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 引导探究 讨论交流 展示评价 模式一、 【提出问题】缺钙会引起骨质疏松症,那么大家知道生活中有哪些补钙的物质吗?教师通过投影展示几种常见的补钙食品(或药物)。 【提出问题】请思考:几种食品名称中的“钙”“锌”指的是什么?(分子,原子,还是……) 模式二、在18世纪末,拉瓦锡通过对水的生成和分解实验的研究,确认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从古到今,人们一直在探索世上万物最基本的组成成分有哪些。经过长期努力,终于知道丰富多彩的物质世界是由100多种元素组成的。那么什么是元素?这些元素是如何存在的? 进入情境 好奇、疑惑,将化学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从真实的情境中发现值得研究的问题,产生探求欲望。 从科学史中感受化学 从生活中熟悉的内容入手,使学生认识“元素”这个名词。 及时给予激励性评价,巩固学生的学习热情 师生共建元素概念 建构元素概念 【过渡】下面我们就来接触元素的特征。 原子是不是一个实心体? 原子内还有哪些微粒? 介绍几种原子 表一 原子种类 质子数(核电荷数) 中子数 碳原子 6 6 碳原子 6 7 碳原子 6 8 表二 原子种类 质子数(核电荷数) 中子数 氧原子 8 8 氧原子 8 9 氧原子 8 10 【讲解】教师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讲解“将质子数都是8的氧原子统称氧元素,质子数都是6的称为碳元素”。 【提出问题】请同学们思考,决定元素种类的是什么? 【提出问题】根据刚才的分析,请同学们概括总结什么叫元素(即元素的概念是什么)? 学习了元素的概念之后,大家思考一个问题:元素与物质组成之间有什么联系呢? 阅读P60第2段 【讲述】元素是一类原子的总称,是用来描述物质的宏观组成的,只论种类,不论个数。如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不能说水是由一个氧元素和2个氢元素组成的。通过二氧化碳、金刚石和氯化钠,讲解物质从微观上来说是由分子、原子、离子等粒子构成的;从宏观上来说是由元素组成的。并建构物质的组成(或构成)的关系。 【提出问题】元素和我们前面学习的原子之间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呢? 引导学生通过下表进行对比分析: 学生自由发挥,回答问题。 学生发现原子结构上的异同之处。 学生们发言。 小结:1.原子中的质子数都是6,这样的原子都是碳原子。 2.原子中的质子数都是6,而中子数不同,是不同的原子。 倾听思考,并理解什么是氧元素,什么是碳元素。 讨论交流,得出“决定元素种类的是原子中的质子数”的结论。 学生讨论交流,得出元素概念“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倾听,理解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构成,并建构如下图所示的关系: 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同类原子 宏观组成:只讲种类不讲个数 微观构成:既讲种类又讲个数 元素 原子 定义 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不同点 ①只讲_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