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0049135

四年级语文上册 21《古诗三首》教案(2课时)

日期:2024-06-21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24次 大小:98816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四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三首,教案,2课时
  • cover
21 古诗三首 教学目标 1.认识“塞、秦”等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将”,会写“塞、秦”等10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出塞》《夏日绝句》。 3.能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出塞》《夏日绝句》。 教学难点 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策略 认写字词 本课的生字,可以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自主识记。在自主朗读古诗时就要求学生读准字音,教师在指名朗读时要随机正音,重点指导“塞”“秦”“征”“还”“将”“教”“词”“催”“醉”的读音。强调“秦”读前鼻音;“征”读后鼻音;多音字“还”在诗句中读huán,意思是“归来,回来”;“将”也是多音字,在诗句中读jiàng,指将领;“不教胡马度阴山”中的“教”,在这里是“令,使”的意思,读jiào。“塞、词、催、醉”四个字都是平舌音。 本课要求会写的10个字中,左右结构的字有6个,其中左窄右宽的是“征、词、催、项”,左右相等的是“醉、雄”。“塞、秦、催、雄”横画较多,提示学生写紧凑,不要漏写,注意横画间的距离要匀称。还有一些生字笔画易错,也要提醒学生注意。如,“亦”下面部分是撇和竖钩,不要写成两竖。 本课部分字书写要点: “秦”上半部分的三横在横中线上面,中间一横最短,第三横最长,三横距离匀称。撇和捺要舒展,下面“禾”的最后一笔捺写成点。 “催”右上的“山”稍扁。右下的“隹”,“亻”中的竖笔在竖中线上。右半部分四个横画长短不一,第四横最长。 “醉”笔画比较多,要写得紧凑。左边的“酉”要写得瘦长,“卒”的下半部分,竖要出头。 “项”左边的“工”字横变提,提写在横中线上。 朗读指导 在朗读课文时可采取教师范读、学生自由读、指名读、同桌互读、全班齐读等多种朗读形式,让学生在读中感受古诗的韵味,内化对古诗的理解,感悟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首先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读通诗句,读好节奏,在这基础上再进行有感情朗读。 《出塞》整首诗气势磅礴,朗读前两句时声音稍低,语调平缓,表达从古至今边战不断给人们带来的苦难和悲伤。后两句歌颂古代名将,语调可稍高亢,适当强调“飞将在”“不教胡马”,表达对边关巩固的期望。 《凉州词》可以让学生想象着画面来朗读。前两句语调明快,突出宴会欢快的气氛;后两句感情有几分沉重,语言却十分豪迈,朗读时语调可高亢,语速稍慢。 《夏日绝句》全诗沉郁悲壮。朗读的时候,语调铿锵有力,要融入自己的体验和感受,注意词句的轻重长短,抑扬顿挫。“作人杰”“为鬼雄”读得重一些,表达诗人的理想。“至今思项羽”整句可读得高昂,表达诗人对项羽的赞赏,“过江东”读得重而悠长,表达诗人对当朝统治者的愤恨与谴责。 阅读理解 教学时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先让学生在朗读的基础上,结合书上注释和插图,用自己的话说说每句诗的意思,不懂的字词用“△”标出。然后进行小组合作,互相解决疑难,说说整首诗的大意。这样就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在这过程中,教师可适当添加一些注释帮助学生理解诗句。如添加注释“人杰:人中的豪杰。亦:也。鬼雄:鬼中的英雄”。这样学生就能借助注释了解诗句的大致意思了:活着应当做人中的豪杰,死了也要成为鬼中的英雄。 三首诗所描写的内容都离学生的认知世界较远,适当补充资料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句,体会诗人的情感。所以在教学中应适当介绍古诗的写作背景以及诗中有关人物的事迹。 积累运用 熟读成诵,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把三首诗都背诵下来,其中《出塞》和《夏日绝句》要达到会默写的程度。还可以拓展积累一些别的边塞诗,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 教学准备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