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0068232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4.1.1《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教案(含反思)

日期:2024-06-18 科目:数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92次 大小:86725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人教,四年级,数学,上册,4.1.1,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 cover
4.1.1《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算理,初步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2.能正确地进行运算,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对照笔算与估算情况,知道估算可以确定结果的大致范围。 过程与方法 1.经历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过程,体验类推迁移的方法,感受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 2.经历估算过程,提升数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体验成功的乐趣,进一步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发展对数学的积极情感。 2.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及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运算。 难点:理解“用两位数哪一位上的数去乘三位数,乘得的积的末位就和那一位对齐”的算理。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学生准备 练习本 计算器 教学过程 板块一 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1.复习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课件出示: 选两道题算一算,并说一说是怎么算的。 42×18=     25×16=     16×12=     38×20= 2.计算后分享算法:先用第二个因数个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因数各数位上的数,积的末位与第二个因数的个位对齐;再用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因数各数位上的数,积的末位与第二个因数的十位对齐;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加起来。 3.导入新课。 这节课我们就在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的基础上讨论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板书课题) 操作指导 通过几道简单的计算题,让学生一方面回顾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另一方面为学习新知做好铺垫。可以让四名学生到黑板上做,展示竖式计算的过程,便于回顾计算方法。 板块二 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理解题意,估算结果。 (1)课件出示教材47页例1。 李叔叔从某城市乘火车去北京用了12小时,火车每小时行145千米。该城市到北京有多少千米? (2)读题后思考:现在要计算该城市到北京有多少千米,怎样列式?为什么? 生:火车每小时行145千米,从该城市到北京用了12小时,求该城市到北京的距离,就是求12个145千米是多少,用乘法计算,列式为145×12。 (3)尝试估算。 师:自己先试一试,再和同桌说一说是怎样计算的。 生:估计大约有1500千米,把145估成150,把12估成10,150×10=1500,该城市到北京大约有1500千米。 (4)小结:借助估算,我们能快速地知道结果的大致范围。但是,我们需要准确结果时,还是要借助笔算。那这道题该如何笔算呢? 2.独立笔算,明确方法。 (1)引导:请同学们利用以前学过的算法,独立尝试在练习本上算一算。 (2)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对计算有困难的学生予以指导) (3)小组内交流算法。 预设 生1:把12拆分成10+2,145×12=145×10+145×2=1740。 生2:把145拆分成100+45,145×12=100×12+45×12=1740。 (4)全班交流,集体反馈竖式计算方法。 生:先算145×2,再算145×10,最后算2个145与10个145的和。 板书:145×12=1740 课件演示计算过程:   (5)用竖式计算时,大家要注意什么? 生:用竖式计算时,要注意两部分积的相同数位要对齐。 3.小结:其实上面几种计算方法都是一样的,先把其中的一个因数拆分,分别与另一个因数相乘,再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写成竖式的形式更方便,既省时又准确。我们在做较大数的运算时,可以利用计算器来检验计算结果是否正确。 总结笔算方法:先用两位数个位上的数去乘三位数,积的末位和两位数的个位对齐;再用两位数十位上的数去乘三位数,积的末位和两位数的十位对齐;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加起来。 4.比较三位数乘两位数与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方法的异同。 相同点:乘的顺序相同,先用个位上的数去乘,再用十位上的数去乘,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加起来。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