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0088793

第13课 植树的牧羊人 2课时课件(29张ppt +26张PPT)+素材

日期:2024-05-01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72次 大小:18657643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29张,PPT,ppt,13课,课件,课时
    (课件网) 13. 植树的牧羊人 第二课时 课文细读品味 1.课文第一段运用哪种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 议论。在文章开头做精要的议论,用“慷慨无私,不图回报”“难得的好人”对下文出现的“牧羊人”这一人物形象进行高度的概括,起到了开宗明义、提挈全篇的作用。 课文细读品味 2.“狂风呼啸着穿过破房子的缝隙,像一只饥饿的野兽发出的吼叫”这句话运用了怎样的修辞?有什么作用? 本题运用比喻修辞表达效果分析法。比喻。把“狂风呼啸”比作“一只饥饿的野兽发出的吼叫”,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了阿尔卑斯山地狂风肆虐、荒凉的特点。 课文细读品味 3.作者为何对所观察到的阿尔卑斯山地的景物进行了 细致的描写? 这里细致的景物描写,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和地点,突出地展示了故事发生的环境最初的特征———荒凉,为下文故事的展开铺设大的背景环境。 课文细读品味 4.课文第5段侧重于哪一方面的描写? 有何作用? 本段侧重于对牧羊人居住环境的描写。这与他周围荒凉、破败的大环境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突出了牧羊人居住环境充满生活气息的特点,展示了牧羊人的人物性格。 课文细读品味 5.第⑩段的“他停下……盖上泥土。”运用什么描写方法? 有何作用? 动作描写。通过“停”“戳”“放”“盖”等动词,生动形象地体现了牧羊人种橡子的娴熟动作和认真的特点。副词“轻轻”,写出了牧羊人的小心翼翼,仿佛在关照一个婴儿,写出牧羊人的专注和认真。 课文细读品味 6.在11段中插叙有关牧羊人三年来的生活及家庭情况 有何作用? 此处插叙牧羊人三年来的生活及家庭情况, 丰富了文章内容,便于全面了解牧羊人的生活及家庭背景,体现其生活的孤独和艰辛,展现其顽强的毅力和伟大的壮举。 课文细读品味 7.如何理解“好想去呼吸一下纯净的空气啊”这句话的深刻含义? 本题运用句子深层含义分析法。这句话一方面表达了作者对给人类带来毁灭、灾害的战争的厌恶;另一方面表达了对牧羊人通过植树,给人们带来绿色、生气这一做法的赞美。 课文细读品味 8.第15段的“人类除了毁灭,还可以像上帝一样创造”中,“毁灭”和“创造”各指什么? “毁灭”是指人类对这片土地的破坏;“创造”是指牧羊人在这片废墟上靠一个人的双手和毅力植树的行为。 课文细读品味 9.“从1920年开始,我几乎每年都去看望这位植树的老人。我从没见过他有任何动摇或怀疑,只有天知道这有多难!”句中的“几乎”“从没”“只有”三个词有什么表达效果? “几乎”说明看望次数之多,充分表现了“我” 对“这位植树的老人”的敬佩之情;“从没”充分体现 了老人的坚强毅力和无私奉献精神;“只有”强调困难之大,间接赞美了老人的伟大壮举。 课文细读品味 10.在第20段中,作者描写了哪些景象? 其目的是什么? 干净的农舍,废弃的村子一点点重建起来;干涸已久的地里又冒出了泉水,正浇灌着鲜嫩的薄荷;这里的人们正健康、愉快、舒适地生活,有人从地价昂贵的城市搬到这里安家。此处的景象描写与上文有关此处的荒废景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从而突出了这位默默无闻的牧羊人几十年的坚持,突出其植树的伟大作用及无私奉献精神。 课文细读品味 11.最后一段的议论具有怎样的作用? 此题可用记叙中议论作用分析法。文章结尾处的精要的议论,起到了照应开头、总结全文、揭示主题的作用,表达了对老人的崇敬和赞美之情。 1.[重点] “我”在文中具有怎样的作用? “我”在文中的作用主要是:①推动情节发展,“我”是环境变化的发现者,也是因为“我”的好奇,在初见牧羊人的第二天,决定留下来刨根问底,才有了后面故事情节的展开。②“我”作为一个见证人,目睹了一个寸草不生的荒僻之地变成了绿洲的事实,使故事显得真实可信。③通过“我”的感受和评论,突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