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0113105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5课《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课件(共55张ppt)

日期:2024-05-02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45次 大小:14828753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5课,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
  • cover
(课件网) 国行公祭 为佑世界和平 铭记历史 珍爱和平 ———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 国家公祭日:是国家为了纪念曾经发生过的重大民族灾难而设立的国家祭日。二战后,主要参战国政府纷纷推出国家级哀悼日,以国家公祭的形式来祭奠在惨案中死难的国民,增强现代人对国家遭受战争灾难历史的记忆,目前已成为国际惯例。波兰的奥斯威辛集中营大屠杀纪念馆、美国的珍珠港事件纪念馆、罗斯卫国战争纪念馆、日本的广岛和长崎原爆纪念馆等,每年都举行国家公祭。 公祭当天,国家元首、议会议长、各大党派领袖都到场献花圈,并公开发表讲话。同时,公众的参与度也相当高,参加公祭的人数少则万人以上,多则10多万人。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决定,分别将9月3日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将12月13日确定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2014年7月6日,“国家公祭网”正式上线。? ———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否认罪责就意味着重犯。”习近平在首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上讲过的话,仍萦绕在耳边,引人深思。无论时间过去多久,历史都会记住这一天。南京大屠杀,从一座城市和一个国家的记忆,正式上升为“人类记忆”。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品读《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缅怀遇难者,深刻认识国行公祭的意义。 情境导入 国家公祭日是国家为了纪念曾经发生过的重大民族灾难而设立的国家祭日。 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决定,分别将 9月3日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将 12月13日确定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2014年7月6日,“国家公祭网”正式上线。 国家公祭日的由来 日本右翼分子受狭隘的民族主义和军国主义的影响,企图抹杀南京大屠杀这段不光彩的历史。发生在1982年、1986年及2001年的审定通过歪曲历史的教科书事件,都充分说明了他们不顾世界爱好和平人民的感情,歪曲和篡改历史的丑恶嘴脸。今天,我们就来通过一篇消息, 翻开这段历史,看看日本军国主义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 导入新课 学习目标: 1.了解新闻评论的相关知识,把握本文的主要内容。 2.学习新闻评论的写法,结合具体语句分析本文的语言特色。(重点) 3.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重点) “钟声”是“中国之声”的简称,暗中蕴含有“警世钟声”的寓意。它是人民日报国际评论,以“钟声”为笔名的国际评论自2008年11月推出后产生了较大影响。以正面阐述中国对一些国际问题和涉华问题的立场与主张为重点,在风格上以快速反应、尖锐鲜明见长。 作者简介 公祭(jì) 宝鼎(dǐnɡ) 国殇(shānɡ) 杀戮(lù) 悼念(dào) 惨绝人寰(huán) 篡改(cuàn) 抵赖(lài) 妄图(wànɡ) 警惕(tì) 呓语(yì) 振聋发聩(kuì) 遁形(dùn) 矢志(shǐ) 捍卫(hàn) 誓言(shì) 彰显(zhānɡ) 磅礴(pánɡbó) 读一读 【惨绝人寰】 人世上还没有过的悲惨,形容悲惨到了极点。人寰,人间。 【颠倒黑白】 把黑的说成白的,把白的说成黑的,比喻歪曲事实,混淆是非。 【振聋发聩】 比喻唤醒糊涂麻木的人。聩,聋。 【沧海桑田】 大海变成农田,农田变成大海,形容世事变化很大。 【一以贯之】 泛指用一种思想理论贯穿于始终。 词语掌握 本文的体裁也属于新闻 新闻评论,是媒体编辑部或作者对新近发生的有价值的新闻事件和有普遍意义的紧迫问题,运用分析和综合的方法,就事论理,就实论虚,有着鲜明针对性和指导性的一种新闻文体。 知识链接 新闻评论一般具有时效性、针对性、准确性、说理性和思想性的特点,也就是: ①因时而评,新闻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