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0134099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9 数学广角 集合教案

日期:2024-05-03 科目:数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22次 大小:5120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数学,人教,三年级,上册,广角,集合
  • cover
集合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使学生感受集合的思想,感知集合圈的产生过程。 2、能借助直观图,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同时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集合的思想,进而形成策略。 3、渗透多种方法解决重叠问题的意识,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让学生感知集合的思想,并能初步用集合的思想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对重叠部分的理解。 教学过程?: ? ? ? 1、 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师:老师先给大家出一道脑筋急转弯:房间里有两个爸爸,两个儿子,猜有几个人?但是实际上却只有3个人,这是怎么回事? 学生活动:学生猜测各种可能性,你一言我一语地发表自己的高见。 师:课件出示图片,谁能用一句话来形容中间的爸爸或儿子? 生:他既是爸爸,又是儿子。 师:我发现他用到了既……又……(板书) 师:这其中蕴含着数学问题———重复问题。接下来的学习将会用到这些知识。 二、探究体验,经历过程。 1、猜测结果,思维碰撞 出示名单: 下面是三(1)班同学参加课外小组的名单。让学生说一说从中获得了哪些信息。 唱歌 王青 杨明 李芳 刘红 丁力 画画 孙阳 李芳 于丽 陈东 张军 刘红 师:参加这两个课外小组的共有多少人? 学生自主回答,对这个问题产生了不同的意见。 生:11人或9人。 师:追问为什么是9人呢?为什么减2? 强调:重复的名单只能算一次。 2.动手操作,初步感知 师:怎样才能让别人一眼看出一共有多少人呢? 学生在表格上圈一圈、画一画。 方法1:学生圈出或连出重复的人。 方法2:拉掉其中的一组重复的人,师追问“为什么”。 再次强调:重复的名单只能算一次。 3.深入探究,引出集合 师:大家的方法的确比刚才的清晰了不少,那么有没有别的办法能让这些名单更清晰直观呢?比如能不能把它们分分类。我们一起来试一试吧。 师:请你把名单贴在对应的小组下面。 唱歌5人 画画6人 出现状况:李芳和刘红两边都需要。 师:那李芳和刘红怎么办呢? 生:重复的人都贴在中间。 师:我把唱歌的5人看作一个整体,把它圈起来,叫做一个集合; 生:谁来帮老师圈出画画的6人。 唱歌5人 画画6人 师:我们把画画的学生也看作一个整体,也是一个集合。今天我们就来研究集合。(板书课题:集合) 谁能给这个圈起个名字?(集合圈) 师:你们刚才在画图的过程中和英国的一位数学家韦恩想到一块去了,他早在1881年也是在解决集合问题的时候想出了这个办法,因此就用他的名字命名叫韦恩图。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回顾一下我们创造韦恩图的过程。 课件展示过程。 你们刚才也像科学家一样,把这个图创造出来了,真了不起! 师:你能告诉大家各部分表示的含义吗? 师:蓝色圆圈里圈的是谁? 生:参加唱歌小组的5人。 师:红色呢? 生:参加画画小组的6人。(板书:参加) 师:相交部分呢? 生:既参加唱歌小组又参加画画小组的2人。(板书:既……又……) 师:追问左边的3人和中间的2人有什么不同? 生:左边的3人是只参加唱歌小组的人。(板书:只) 4.运用图解决问题 师:你能根据韦恩图列出算式吗?(列式计算) 独立解决,汇报交流,方法不唯一。 (①5+6—2=9,②3+2+4=9,③6—2+5=9,④5—2+6=9等,让学生在维恩图上边指边写) 比较辨析,体会基本方法。 师:观察①③④有什么相同点? 生:都减去2. 师追问:为什么要减2? 生:重复了。 师:不管怎样列式,重复的只能算一次。 重点让学生说一说4+5-2=9这一算式表示的含义。 三、联系生活,巩固练习 师:在动物世界中也存在着集合问题,不信我们去看一看。 1、完成第105页“做一做”第1题。 学生猜测、讨论。 师:生活中也有集合问题,我们来看下面这道题就知道了。 2、完成106页第1题 3、参加唱歌小组的有5人,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