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0143601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12 古诗三首 《已亥杂诗》 教案

日期:2024-06-16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82次 大小:159217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统编,五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三首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2 古诗三首 第三课时:《己亥杂诗》 【课前预习】 1.自由读诗歌,把诗歌读准确,读流利,读出节奏感。 2.尝试背诵诗歌并默写诗歌。 3.查找资料,了解诗歌诗人生活的年代和诗歌的创作背景。 【教学目标】 1.会认“亥、恃、擞”3个生字,会写“亥、恃、哀、拘”3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己亥杂诗》。 3.结合时代背景,感受诗歌意境,体会作者对国家振兴的强烈向往。 【教学重点】 理解诗句,体会诗歌的意境,体会作者对国家振兴的强烈向往。 【教学难点】 反复诵读,在比较欣赏中探讨本课三首诗的异同,体会作者的爱国情怀,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感情。 【教学用具】 教师用具:多媒体课件 学生用具:无 【教学过程】 导入诗歌,探究学习 1.揭题,解题。 师:今天我们学习清朝诗人龚自珍的诗歌:己亥杂诗。板题。通过注释,你了解到了什么?“己亥”是天干地支纪年的方法,这里指1839年。 2.介绍诗人,了解写作背景。 生介绍,师补充:龚自珍(1792年8月22日—1841年9月26日),字璱(sè)人,号定庵(ān)。汉族,仁和(今浙江杭州)人,清代思想家、诗人、文学家和改良主义的先驱者。1839年是清朝道光皇帝执政时期,也是鸦片战争的前一年,曾经强大的清帝国行将没落;这一年作者龚自珍48岁,因厌恶仕途,辞官离京返杭,后因迎接眷属,又往返一次。龚自珍所作诗文,提倡“更法”“改革”,批评清王朝的腐朽,洋溢着爱国热情。《己亥杂诗》共315首,它一组自叙诗,写了平生出处、著述、交游等,题材极为广泛,今天我们读的这一首,是第220首诗。 设计意图: 从学生的预习入手,进行有效的补充,让学习更有主动性与实效性。同时,了解诗歌创作背景,能够帮助学生理解诗歌表达的情感,夯实基础,掌握方法,提升能力。 二、新授诗歌,体味诗情 探究一:读准诗歌,理解诗意 1.自读诗歌,读出节奏。 读准字音,读通诗句,读出节奏。 节奏示意如下: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2. 认识生字,理解诗意。 (1)认识生字“侍” “擞”。 (2)结合注释,结合创作背景理解诗意。 交流疑问: 【九州】中国的别称之一。分别是: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和雍州。 【生气】指朝气蓬勃的局面。 【恃】依靠 【万马齐喑】比喻在腐朽、残酷的反动统治下,思想被禁锢,人才被扼杀,到处是昏沉、愚昧、一片死寂的现实状况。 范例:只有狂雷炸响般的巨大力量才能使中国大地发出勃勃生机,然而社会政局毫无生气终究是一种悲哀。我奉劝上天要重新振作精神,不要拘泥一定规格以降下更多的人才。 (3)把诗意说给同桌听。 探究二:研读诗句,体悟诗情 预设一: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师:同学们,当时,清朝政府一片荒凉,四面楚歌。在这样的情形之下,“风雷”仅仅只是天上的风雨而已吗?“风雷”在这里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应该怎样理解它的比喻义? 引导反馈:“九州生气恃风雷”这句诗表明了诗人对当时中国形势的看法,即要想使中国大地变得生气勃勃就需要借助“风雷”的力量。显然此处的“风雷”并不是指的自然现象,而是指能给社会带来巨大变革的力量。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可以知道“风雷”喻指的是新兴的社会力量、尖锐猛烈的改革。(教师板书:风雷———变革。) 师:诗人强力呼唤社会变革的原因是什么?(生齐读:万马齐喑究可哀。) 师:“万马齐喑”有什么深刻含义?它比喻了一种什么样的社会现实? 预设:“万马齐喑”表现了当时社会的腐朽。也预示着在残酷的反动统治下,思想被禁锢,人才被扼杀,一片死寂,令人窒息的现实状况。 师:从“哀”字可以体验到诗人怎样的情感?(痛惜之情与爱国之心。)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