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0143765

19 《父爱之舟》第一课时 教案

日期:2024-06-16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44次 大小:164683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父爱之舟,第一,课时,教案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9.父爱之舟 第一课时 【课前预习】 1.朗读课文至少3遍,自学课后的生字“茧、栈、冤、枉、恍、委”等16个生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在朗读课文的过程中,遇到不理解的词语,建议查字典、结合图片或者联系上下文了解大意。 3.将课文读正确、读通顺之后,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教学目标】 1.借助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猜想等方法,认识本课的“茧、栈、冤、枉、恍、委”等16个生字。借用图片等方法理解“泥灶、乌篷船”等词语。 2.借助已有的写字经验,仔细观察写字要点,端正书写“席、糖、屑、启、迪”等14个字。 3.运用多种方式,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了解文章的结构,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4.通过思维导图,梳理梦里那些难忘的场景,与学习或伙伴交流哪个场景留下的印象最深刻。 【教学重点】 运用多种方式,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了解文章的结构,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通过思维导图,梳理梦里那些难忘的场景,与学习或伙伴交流哪个场景留下的印象最深刻。 【教学用具】 教师用具:多媒体课件 学生用具:无 【教学过程】 导入 1.回顾复习,链接母爱。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慈母情深》,感受了作家梁晓声笔下的母爱。那么在你看来,母爱是什么呢? 2.联系生活,建立联系。师:生活中,除了温柔的母爱,还有厚重的父爱。有时候,这种爱就与某一样事物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联系自己的阅读经验或生活经验,说一说。 3.了解作者,揭示课题。师:在画家吴冠中的记忆里,父爱就与小渔船紧紧相连。(板书:父爱之舟)让我们走进课文去细细品味。 设计意图:   在建立联系中展开学习。每一篇课文的学习都不是孤立的,从前面一篇课文的回顾入手,让前后课文的学习建立紧密的联系。链接阅读经验或生活经验,说一说父爱与某事物之间的联系,激发兴趣,自然揭示课题,引发学生疑问。 二、新授 探究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文,初步感知。 (1)检查朗读的预习情况 师:相信同学们的回家预习一定做得很认真,现在请大家自读课文,稍后检查大家的预习情况,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生自由朗读。 师:现在请3-4名同学为大家来展示一下自己的朗读。 在学生朗读的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出现的字词问题或者句子的朗读问题,进行纠正和指导。 2.识字学词,扫除障碍。 泥灶 乌篷船 摇橹 冤枉 客栈 高跷 启迪 偏僻 缴 费 落榜 枕边 恍恍惚惚 蚕茧 委屈 (1)同伴互学。与同伴一起学习生字新词,提出难字难词,集中呈现在大屏幕上。“冤枉”读轻声,“跷”读第一声,“蚕”读平舌音,“栈”读翘舌音。 (2)学生互教。让学生担任“小老师”进行教学,扫除部分障碍。 (3)教师指导。教师根据学生学情展开指导,重点学习“泥灶、恍恍惚惚”等词。借用图片,理解“乌篷船、摇橹、泥灶”,出示词语意思,理解“初小、高小、恍恍惚惚” 3.默读课文,梳理全文。 (1)了解写法。跳读文章的开头、结尾,了解课文首尾呼应的写法。 (2)梳理场景。默读课文,想想梦中出现了哪些场景。 (3)画出导图。试着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呈现梳理的结果。 思维导图的内容可以根据学生的交流作相应的调整。 设计意图: 在自主学习中感知整体。五年级的学生已初步具备独立的识字学词的能力,教师尽量放手让学生自己去经历,根据学情来确定哪些难字难词需要学习。让学生来教,更是一种非常好的学习方式,有助于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在梳理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用思维导图来呈现文章的结构,使其一目了然。 探究二:聚焦场景,阅读课文 1.从作者的角度,聚焦场景。 (1)默读课文。想一想,这些场景为什么让作者难忘。 (2)交流表达。用上“因为……所以……”的句式和同伴说一说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