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0144035

26 《忆读书》第二课时 教案

日期:2024-06-16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44次 大小:15791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忆读书,第二,课时,教案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6忆读书 第二课时 【课前预习】 1.复习和巩固本课新学的生字词,重温作者的阅读历程 2.再读课文,思考书对作者的乐趣体现在哪。 【教学目标】 1.在朗读课文的过程中,巩固本课的生字词。 2.结合自己的读书经历,谈谈对“我永远感到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这句话的体会。 3.通过多种形式的读,领悟作者的观点,并学会阐述自己的观点。 【教学重点】 结合自己的读书经历,谈谈对“我永远感到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这句话的体会。 【教学难点】 通过多种形式的读,领悟作者的观点,并学会阐述自己的观点。 【教学用具】 教师用具:多媒体课件 学生用具:无 【教学过程】 导入 1.复习导入 师:在上节课,我们根据文章中的时间节点,对作者的读书历程做了一个梳理。请大家回忆一下,将表格填完整。 设计意图: 通过复习旧知的方法导入新课,一来是唤醒学生的知识记忆,二来是为本节课的教学做铺垫 二、新授 探究一:自读课文,提出疑问 1.自由朗读课文,引导学生提出疑难问题,并和学生讨论、指正。 生1:“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斩黄巾英雄首立功”是什么意思? 生2:“分久必合”的意思是什么? 2.开头的作用。 师:“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是作者一生的感悟。语重心长,耐人寻味,启人心智。 师:齐读课文第1自然段,思考:文章开篇的这句话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生:短短一句话,让我们感受到了作者那强烈的情感,足见作者对读书有多么浓厚的兴趣和深切的体会。 设计意图: 对于一些典故,没有读过相应作品的学生可能一头雾水,所以,在这里设计这个环节,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段的意思。 探究二:细读课文,理清脉络 1.默读课文第2~9自然段,思考作者是怎么介绍“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的。 2.读书好。 师: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具体写“读书好”? 生1:读书能激起读者的情感,读书有助于提高人的品德修养,能让人独立思考…… 生2:书中生动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能激起读者的各种情感,让读者获得多种美的享受。 例如:《三国演义》让作者感到“津津有味”“好听极了”,还“含泪上床”“哭了一场”;《水浒传》让作者“尤其欣赏”;《红楼梦》让作者“尝到‘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所包含的一个朝代和家庭兴亡盛衰的滋味”。 生3:读书能扩大知识面。例如:读《三国演义》《水浒传》,让人了解到三国时代的“天下大势”,了解到宋代“官逼民反”的历史状况,读《红楼梦》可以了解到“一个朝代和家庭兴亡盛衰”的历史。 生4:读书有助于提高人的品德修养。正如作者在文中写道:“从读书中我还得到了做人处世要独立思考的大道理,这都是从修身课本中得不到的。 3.多读书。 师:全文的哪些句段是在写“多读书”? 生:第2自然段到第8自然段都是在讲作者读书的经历。 4.读好书。 师:作者是怎么样写“读好书”的? 生:第9自然段写作者读书读得多了,便会分辨好书与不好的书。同时,书看多了,我也会挑选、比较,比如说看了精彩的《西游记》就会丢下烦琐的《封神榜》,看了人物栩栩如生的《水浒传》就不会看索然无味的《荡寇志》。 设计意图: 此环节的主问题比较简单,学生可以从文中寻找答案。但是教师还是要引导学生提取关键有用的信息,而不是整个片段的摘录。 探究三:句子赏析,深入理解 1.通读全文,找出哪些语句体现了作者爱书。 师出示课件: ……我只好带着对故事下文的无限期待,在母亲的催促下含泪上床。 我第一次读《三国演义》,读到关羽死了,哭了一场,便把书丢下了。第二次再读时,到诸葛亮死了,又哭了一场,又把书丢下了。后来忘了是什么时候才把全书读到“分久必合”的结局。 我永远感到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从读书中我还得到了做人处世要独立思考的大道理,这都是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