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0150231

26 诗词五首 赤壁 课件(共18张PPT)+教案

日期:2024-05-02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33次 大小:789715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诗词,五首,赤壁,课件,18张,PPT
    (课件网) 第六单元 26.4 赤壁 杜牧 学习目标 反复诵读诗歌,品味诗歌韵律特点。 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感受诗人思想感情。 清明 [唐] 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杜牧(803-852),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文学家。以济世之才自负,诗文多指陈时政之作。杜牧与李商隐齐名,有“小李杜”之称。其诗立意高远、清俊流利简洁明快、感慨深沉,七言绝句尤为突出,在晚唐成就颇高。有《樊川文集》。 作者简介 发生于汉献帝建安十三年(208)十月的赤壁之战,是对三国鼎立这一历史形势的形成起决定性作用的一次重大战役。其结果是孙、刘联军击败了曹军,而34岁的东吴军统帅周瑜,是这次战役的关键人物。这首诗是杜牧经过黄州(今湖北黄冈)的赤鼻矶,想起了赤壁这个著名的古战场,有感于历史,借题发挥,而写的怀古咏史之作。 写作背景 赤 壁 折戟沉沙/铁未销, 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朗读指导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戟:古代兵器 销:销蚀 将:拿,取 认前朝:辨认出是前朝的遗物 译文:折断的铁戟沉在沙底还没有烂掉,拿起磨洗后认出是前朝的遗物。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铜雀:即铜雀台,曹操建 二乔:江东乔公的两个女儿,大乔嫁孙策,小乔嫁周瑜 译文:假如东风不给周瑜以方便,二乔就要被关进铜雀台中了。 1.诗人对历史的评价因何而发? 诗词赏析 折戟沉沙铁未销 2.一、二这两句主要运用了哪种表达方式?一支“折戟”让诗人想到了什么? 诗词赏析 由这支小小的“折戟”,诗人想到了东汉末年那个分裂动乱的时代,想到那一次大战中的主要人物。这两句借一件古物来写对前朝人物和事迹的慨叹,写兴感之由。 记叙 3.三、四这两句主要运用了哪种表达方式?有何深意? 诗词赏析 诗人并不从正面写赤壁之战的过程及在政治上的后果,而是反说其事,并以两名女子可能的命运来暗指曹、孙双方的“势”与“运”,以小见大,含蓄、形象而又颇见风致。另外,“东风”一语,除了实指之外,也可以理解为周瑜取胜的天时、地利、人和各方面的条件,特别是孙权对他的信任。细细品味诗意,不难读出诗人对周瑜的一丝不屑和嘲讽,还有那一股“英雄无用武之地”的不平。 议论 4.《赤壁》一诗中用“二乔”指代东吴的命运,这样写有什么意义? 诗词赏析 诗人假设东吴败亡,不写山河破碎,生灵涂炭,而写“二乔”入铜雀台,不仅以小见大地说明战争之危害且极其耐人寻味。虽是史论,却赋予具体形象,足见诗人创作之高明。 《赤壁》是一首咏史怀古诗,借周瑜和曹操的故事,表现了诗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 文章主旨 前两句写兴感之由,后两句议论感慨。由一个小小的、沉埋于沙中的“折戟”想到了历史故事,想到了汉末动乱年代具有重大意义的赤壁之战,以及大战中的风云人物。可谓想象丰富,含蓄而别致。而“铜雀春深锁二乔”尤为精妙,诗人从反面落笔:假如东风不给周瑜方便,那么东吴早就灭亡,“二乔”自然也做了曹操的俘虏,成为铜雀台中人。诗人没有直言假使“东风不与周郎便”之后吴国的破灭,而是用“二乔”的命运来暗示战争的结局,以小见大,深刻警策。 借物兴感,以小见大 文本特色 1.诗中起铺垫作用,将历史遗迹带到现实之中的诗句是: 诗词填空 2.杜牧《赤壁》中表达了诗人对战争成败的独特见解,并曲折地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的诗句是: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诗词练习 下列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首诗是诗人经过赤壁这个著名的古战场,有感于三国时代的英雄成败而写下的,是一首咏史诗。 B.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