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0163027

2.1 学习伴成长 教案

日期:2024-06-18 科目:政治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31次 大小:123385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学习,成长,教案
  • cover
第1课时 学习伴成长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知道什么是学习,了解和掌握学习的概念、学习的表现以及学习的意义。 2.能力目标:认识和适应中学的学习生活,辩证地看待校内学习和校外学习的关系,增强自觉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养成自觉学习的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热爱学习的情感,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教学重点】 学习新观念。 【教学难点】 学习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呈现内容,导入新课] 河南安阳滑县五次参加高考的71岁老人柳玉春,接到了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丁翠玲亲手送来的录取通知书。1978年,柳玉春第一次参加高考,没有被录取。2017年后,柳玉春再次拾起书本,进入高考考场。老人在1978年、2017年、2018年、2019年和2020年五次参加高考,分别考了320分、180分、249分、222分和245分。由于准备充分,2020年柳玉春老人获得的高考成绩超过河南省专科线65分,老人终于圆了大学梦。 连续五次参考的柳玉春老人给了我们哪些启示?学习是否有终点? 教师:学无止境,学习伴随着我们的一生。进入中学,一片新的学习天地展现在我们面前。今天,我们一起进入《学习伴成长》的学习。   二、探究新知 (一)打开学习之窗 活动一:奇妙的汉字———学习 第一步:同学们,你会写“学习”两个字吗?你会几种写法?(可提问2~3名学生回答并板书展示) 第二步:教师幻灯片展示“学习”的不同写法,学生欣赏,领略汉字之美。 第三步:学生自主阅读教材P14中的材料,在小组内合作探究下列问题,达成共识后在全班展示分享,最后教师总结。 问题:(1)这两个字表达了什么意思? (2)我们共同认可的解释是什么? 教师总结(多媒体展示内容): “学习”从字面上可理解为小孩子在室内摆弄熟悉算筹的活动。 从大家刚才热烈的讨论、积极的发言中,老师看到了同学们那种探求新知的热情,这是我们中学生应有的学习态度和精神。我希望同学们能在今后的学习中永远保持这种探索未知世界奥妙的钻研精神。刚才,我们是从学习的字面写法上来认识“什么是学习”,下面我们就从“学习”一词的出处来再次认识“什么是学习”。 活动二:听一听 想一想 说一说 第一步:课前安排学生查阅词典,了解“学习”一词的出处及意思,写在课本上,在课堂上小组内分享交流。 第二步:学生阅读教材P15探究与分享材料,完成对四则材料的分析判断并在全班交流展示。 第三步:说一说自己经历的学习有哪些?比一比谁想得最多。 第四步:分组交流达成共识:学习是  。? 上述活动让学生明白学习是多方面的,既包括在学校课堂上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还包括与人交往、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和方法、学习各种经验和技能以及如何做人等。 教师总结: “学习”一词最早出现在《礼记?月令》中,本意是“反复练习”的意思。现在一般指的是跟随老师的安排、指导,掌握一定的知识、技能;学习是在交往中学会处理人际关系;学习是掌握方法,养成良好的态度和习惯。也就是说除了动物本能性的自然行为,其他所有后天的习得都可以理解为学习。 多媒体展示内容: (1)中学阶段,学习是我们的重要任务。 (2)初中阶段的学习,包括知识的获取、能力的培养以及如何做人。 活动三:探究与分享———正确认识学习 [多媒体呈现以下内容]   材料一 材料二 1915年,著名学者黄侃在北大主讲国学。他住在北京白庙胡同大同公寓,终日潜心研究“国学”。黄侃有时吃饭也不出门,准备了馒头和辣椒、酱油等佐料,摆在书桌上,饿了便啃馒头,边吃边看书,吃吃停停,看到妙处就大叫:“妙极了!”有一次,看书入迷竟把馒头伸进了砚台、朱砂盒,啃了多时,直到将自己涂成花脸,也未觉察。一位朋友来访,看到他后捧腹大笑,他还不知笑他什么。 材料三 著名经济学家于光远,86岁开始使用电脑并建立了自己的网站。不想落后于时代的于光远,以乐观的生活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