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唐诗》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花城版小学音乐五年级上册第11课《咏唱古诗词》 【课 型】唱歌课 【课 时】1课时 【教材分析】 歌曲《读唐诗》为两段体结构,4/4拍,大调式。第一乐段有四个乐句,前两个乐句节奏相同,第3乐句稍有变化,第4乐句增添了两小节,旋律平稳,以级进为主。附点音符和反复记号的运用使歌曲第一乐段结尾处让人感觉到清泉般的流畅。第二乐段同样由四个乐句构成,节奏与第一乐段一样,但整段旋律的音高上移6度,把歌曲的情绪迅速推向了高潮。这段旋律同样运用了附点音符和反复记号,结束句自然回到第一乐段的结束句上,使两个乐段前呼后应。全曲旋律优美动听,歌词寓意深刻,深受孩子们的喜爱。 【教学目标】 通过歌曲《读唐诗》的学习,理解“唐诗里有画,唐诗里有歌,唐诗里有苦,唐诗里有乐” 的意境。体验古诗词的文学形象和音乐形象的完美结合,对以我国古典诗词为题材的现代音乐作品有进一步学习的愿望。 在激发学生对古诗词文化热爱的同时,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情感,提高学生音乐欣赏、表现、创造一级艺术审美的能力。 3、能用优美自然的声音演唱歌曲《读唐诗》,从自己的演唱中体验古诗词的美,理解我国古诗词文化的博大精深。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够用自然优美的声音演唱古诗词,从声音美中体验歌曲意境美。 难点:能用优美自然的声音演唱歌曲《读唐诗》,从自己的演唱中体验古诗词的美,理解我国古诗词文化的博大精深。 【教学过程】 一、猜唐诗 1、播放《读唐诗》伴奏,老师读歌词,请同学们猜猜歌词里面包含哪些唐诗? 床前的月光窗外的雪 高飞的白鹭浮水的鹅 相思的红豆巫山的雪 边塞的战士回乡的客 2、你们猜到是哪些唐诗了吗? 床前的月光(床前明月光),窗外的雪(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高飞的白鹭(一行白鹭上青天),浮水的鹅(白毛浮绿水)。 相思的红豆(红豆生南国),巫山的雪(巫山赋彩云,郢路歌白雪), 边塞的战士,回乡的客(少小离家老大回)。 我们一起来看一看,相信很多同学都已经给出了正确答案。 床前的月光 李白《静夜思》 窗外的雪 白居易《夜雪》 高飞的白鹭 杜甫《绝句》 浮水的鹅 骆宾王《咏鹅》 相思的红豆 王维《相思》 巫山的雪 李白《感遇四首》四 边塞的战士 王昌龄《出塞》 回乡的客 贺之章《回乡偶书》 师:刚刚老师读的这段歌词,选自我国著名音乐家谷建芬老师创作的歌曲《读唐诗》,谷建芬老师晚年用自己的真情和心血,为孩子们创造出的有传统文化底蕴的儿歌系列—《新学堂歌》,《读唐诗》就是《新学堂歌》的序。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首歌曲,品味唐诗的魅力。 二、唱唐诗 1、完整聆听歌曲《读唐诗》,思考: (1)这首歌曲的速度? (2)歌曲可以分为几个乐段?情绪上有没有变化? 听完歌曲后总结:歌曲的速度稍慢,全曲分为两个乐段,第一乐段比较平稳,第二乐段音区稍微高一点,情绪相比与第一乐段要高涨。 学唱歌曲: 第一乐段 (1)、播放歌曲范唱,同学们可以闭上眼睛静静的聆听,我们应该用怎样的力度来演唱?你觉得哪些音符或者节奏可以增加歌曲演唱的韵味? 师:歌曲第一段给了我们一副宁静的画面,唐诗像清泉一样温柔的流进我们的心田。所以我们给歌曲加上mp的力度来演唱。歌曲中出现了前倚音起了装饰歌曲的作用,附点节奏可以增加歌曲的流动感。 (2)、PPT出示两句结束句,教师提醒同学们找出两句的区别。 (3)、请同学们用轻柔的声音演唱第一乐段。 2、第二乐段 (1)、播放范唱,请同学们听听,第二乐段和第一乐段对比,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应该用怎样的力度演唱? 段落 节 拍 调式 速度 力度 情绪 第一乐段 4/4拍 大调 稍慢 中弱 平稳 第二乐段 4/4拍 大调 稍慢 中强 高涨 第二段音区高一点,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