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834745

小学音乐湘艺版(2024)一年级下册 第四课 音乐猜谜 你说它是啥东西 教案(表格式)+音视频

日期:2025-04-25 科目:音乐 类型:小学素材 查看:43次 大小:8630432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音乐,小学,它是,格式,教案,东西
    小学一年级下期音乐(湘艺版) 音乐猜谜 《你说它是啥东西》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你说它是啥东西》是一首中速诙谐的达斡尔族童谣,歌曲以谜语形式呈现,通过描述麋鹿 “头像野马不是马,角儿长长不是鹿,身像毛驴不是驴,蹄儿像牛不是牛” 的外形特征,引导学生认识国家级保护动物麋鹿。歌曲采用一段曲式结构,C 大调,2/4拍,节奏鲜明,附点八分音符的运用使旋律富有弹跳性。歌词分为甲、乙、齐唱三部分,适合低年级学生通过猜谜、游戏、表演等形式学习,感受民族音乐的魅力,培养保护动物的意识。 二、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对谜语、游戏等形式充满兴趣,但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音乐表现力和合作能力有待提升。他们已具备简单的节奏感知和肢体表现能力,能够模仿动物叫声和动作,但对达斡尔族文化和麋鹿的认知较少。教学中需通过生动的情境创设、趣味游戏和多感官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理解歌词内容,掌握歌曲节奏,同时渗透保护动物的环保意识。 三、学习目标 核心素养 具体目标 审美感知 能感受达斡尔族童谣的诙谐风格,体会歌曲中节奏与歌词结合的趣味性,辨别双响筒和铃鼓的不同音色。 艺术表现 能用轻快、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准确表现附点八分音符的节奏;通过动作和表情表现谜语中的动物形象,能与同伴合作分角色演唱和乐器伴奏。 创意实践 能根据歌曲节奏特点,创编简单的动物谜语或动作;尝试用双响筒和铃鼓为歌曲设计伴奏节奏,培养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文化理解 了解达斡尔族童谣的特点,认识麋鹿的外形特征和保护意义,增强对民族文化和自然生态的热爱。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教学重点 1.用轻快的声音演唱歌曲,掌握 “55 6 55 5”“5.6 6 53 5” 等节奏型。 2.认识双响筒和铃鼓,能运用简单节奏为歌曲伴奏。 (二)教学难点 1.分角色演唱时的节奏配合和声音协调。 2.理解歌词中 “四不像” 的含义,准确表现歌曲的诙谐情绪。 五、教学资源 1.音频视频:《你说它是啥东西》歌曲音频、麋鹿介绍视频、双响筒和铃鼓演奏示范视频。 2.乐器道具:双响筒、铃鼓(每人一件)、麋鹿头饰、动物玩偶、节奏卡片。 3.多媒体课件:包含歌曲歌词、曲谱、麋鹿图片、达斡尔族文化简介。 4.其他:彩色粉笔、黑板贴(音符、动物图案)。 六、教学方法 1.情境教学法:创设 “森林猜谜会” 的情境,引导学生在游戏中学习歌曲和认识乐器。 2.游戏互动法:通过 “击鼓传花猜谜”“乐器寻宝”“节奏闯关” 等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3.示范引导法:教师示范演唱、演奏和动作,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演唱方法和乐器使用技巧。 4.合作学习法:组织学生分角色演唱、小组合作创编节奏,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时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情境导入 ——— 森林猜谜会 5 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去大森林参加一场有趣的‘猜谜会’!森林里住着许多小动物,它们带来了好多谜语,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现在,老师先给大家玩一个‘击鼓传花猜谜’的游戏。(出示动物玩偶)当老师播放音乐时,大家就把玩偶传起来,音乐停的时候,玩偶在谁手里,谁就来猜一个谜语。准备好了吗?” (播放轻快的背景音乐,开始传玩偶。音乐停后,出示第一个谜语:“头像小马不是马,角儿长长像树枝,身上穿着花外衣,森林里面跑得快。” 引导学生说出谜底 “鹿”,并贴出鹿的图片) 兴奋地参与传玩偶游戏,接到玩偶的学生积极猜谜语,其他学生认真倾听并补充。 通过情境和游戏导入,快速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同时复习常见动物的特征,为认识麋鹿做铺垫。 新歌学习 ——— 揭秘 “四不像” 15 分钟 1. 初听歌曲,感知整体 “刚才我们猜了鹿、马、驴、牛的谜语,接下来森林里来了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