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0166319

3.5辽宋夏金元的政权及统治 学案(原卷版+解析版)—2022高考历史思维导图一轮复习(纲要上)

日期:2024-06-17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学案 查看:21次 大小:2779589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纲要,复习,一轮,导图,思维,历史
    第三单元 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 【单元图解】 【时空定位】 第5讲 辽宋夏金元的政权及统治 【自主复习】 考点一、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知识清单】 【名师点拨】 1.北宋中央权力分配示意图 2.北宋地方机构分工示意图 3.宋代加强中央集权 4.北宋财政危机 【认知深化】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特点 1.守内虚外:宋朝吸取唐朝外重内轻造成藩镇割据的教训,制定了守内虚外的国家战略,重点防范内部可能出现的隐患,而放松外部存在的威胁。这导致了宋代边境的空虚,在与少数民族政权的战争中几乎是屡战屡败。 2.强干弱枝:鉴于唐朝的藩镇割据,宋代从军事、经济大规模削弱地方实力,强化中央对地方财政的控制,虽然防止了割据势力的出现,但是也造成了地方实力不足,不利于边疆地区的防卫。 3.分化事权:宋代普遍分化军权、相权、地方权力,使其互相牵制,有效地加强了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但是,分权过细,造成保守拖沓的政治风气,官员过多过滥,造成财政危机。 4.崇文抑武:这是两宋的基本国策,一方面,文人的社会地位提高,使宋代的文化空前繁荣;另一方面,军事人才受到打压,不利于宋代对少数民族的战争。 【经典例题】 1.(2019·新课标全国Ⅲ卷高考·26)北宋实行募兵制,兵士待遇较为优厚,应募者以此养家糊口,兵员最多时达120多万人。这一制度(  ) A.加重了政府财政负担 B.提升了军队的战斗力 C.弱化了对地方的控制 D.加剧了社会贫富分化 【答案】A 【解析】“兵士待遇较为优厚,应募者以此养家糊口,兵员最多时达120多万人”可见养活这么庞大的军队需要巨额的财政支出,故选A项;“兵士待遇较为优厚,应募者以此养家糊口”与军队战斗力无关,排除B项;“北宋实行募兵制”是中央集权之下的军事制度,形成“守内虚外”的格局,加强对地方控制,排除C项;“应募者以此养家糊口,兵员最多时达120多万人”这与社会的“贫富分化”无关联,宋代贫富分化的原因是商品经济的发展和政府不抑兼并,土地高度集中造成的,排除D项。 2.(2020全国Ⅱ卷·26)宋太祖开宝六年(973年)省试后,主考官李昉徇私录取“材质最陋”的同乡武济川一事被告发,太祖在讲武殿出题重试,殿试遂成常制。经此事后,宋代科举(  ) A.否定了世家大族特权 B.确立了省试考试权威 C.完善了考试录取程序 D.提高了人才选拔标准 【答案】C 【解析】由材料“太祖在讲武殿出题重试,殿试遂成常制”可知宋太祖明确了殿试的程序,强化了殿试的要求,进一步完善了科举考试录取程序,故选C项;隋唐开科取士打破了世家大族的特权,“否定了”表述过于绝对,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最高一级,由皇帝亲自负责的殿试,而非省试考试,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科举考试的程序而非具体的内容,不能得出人才选拔标准提高的结论,排除D项。 考点二、辽夏金元的统治 【知识清单】 【名师点拨】 1.北宋与辽的关系 2.“四等人制”下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 元朝民族政策“四等人制”的实质是民族分化形式下的阶级压迫。蒙古贵族勾结各族地主阶级,共同压迫各族人民。可见民族分化政策是阶级压迫的一种形式,而社会的主要矛盾,仍是农民和地主之间的矛盾。 3.元统一中国 【认知深化】 一、全面认识元朝在中国古代史上的历史地位 1.它结束了长期分裂割据的局面,重新实现了国家的统一,是元明清六百多年统一局面的开创者。元朝统一后的有效管辖,使元朝发展为中国历史上最幅员辽阔的朝代。西藏、台湾都正式纳入中央政府的管辖之下。 2.首创行省制度,设岭北、辽阳、云南行省,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辖。这是地方行政管理制度的一项重大改革,对后世乃至今天都产生了深远的历史影响。 3.民族交融出现高潮。蒙古族等边疆少数民族大量内迁,汉族人民向边疆地区流动,元朝是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重要时期。 4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