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0590860

第17课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 课后训练(含解析)--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日期:2024-06-18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41次 大小:507673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社会,治理,高二,国家,必修,选择性
  • cover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 一、选择题 1.[2023·北京市顺义市高二测试]秦朝规定,凡男子均须向政府申报年龄,称为“书年”;至成年即载明于户籍,以备国家征发徭役,称为“傅籍”;人户迁居应经官府批准后登记,称为“更籍”。这说明,秦朝(  ) A.法令名目繁多且规定细密 B.加强对民众的管理控制 C.赋税制度得到进一步完善 D.人身依附关系渐趋强化 2.汉代对土地籍册的管理沿袭秦朝制度,遵循“黔首自实田”办法和汉代规定的“依律自占”等方式,即关于土地面积(顷亩数)、所有人、产量大小等,由土地所有者据实自行申报。这些规定(  ) A.旨在抑制土地兼并 B.促进了自耕农经济的发展 C.维护了土地国有制度 D.推动了重农抑商政策的施行 3.宋代在国家法定的最低一级政府———县政府外,出现了乡级政府的雏形———乡司。乡司长官称乡书手(“乡长”),主要负责编制户籍和赋税簿账。据此可知,宋代(  ) A.加强了对社会基层的治理 B.开创了“皇权下县”的先例 C.完善了乡级政府管理体制 D.削弱了县级政府部门职权 4.有学者指出,清代地方的保正、甲长不在编制,但却是“在官人役”“以供县吏之役使”。时人言保甲称“保甲之役……从而闻于州县,平其是非,则里党得治,而州县亦无不得其治……天下无一家一人不治焉。”据此可知,清代(  ) A.地方宗族关系已成为执政基础 B.保甲制承载了政府基层社会的治理 C.州县长官享有广泛的政治权利 D.地方监察系统逐渐趋于严密和完善 5.魏晋以来,宗族聚居,已为传统。隋初,政府实行析户政策,规定“大功已下,兼令析籍,各为户头,以防容隐,于是计账进四十四万三丁”。这一政策旨在(  ) A.削弱宗法观念 B.维护社会稳定 C.扩充人口数量 D.增加赋税收入 6.《大明律》规定:凡鳏寡孤独及笃疾之人,贫穷无亲属依倚,不能自存,所在官司应收养而不收养者,杖六十;若应给衣粮而官吏克减者,以监守自盗论。这主要反映了明朝(  ) A.以法律形式规定对贫苦之人进行救助 B.贫苦无依之人与朝廷官员矛盾尖锐 C.真正解决了贫苦无依之人的温饱问题 D.《大明律》以严刑峻法维护其统治 7.战国时期,秦献公改造基层居民组织,将全国人口编为五家为伍的单位,这一举措被称为“户籍相伍”;秦孝公用商鞅变法,“并诸小乡聚,集为大县,县一令,四十一县”。“户籍相伍”和“集乡为县”(  ) A.确立了皇帝制度 B.摧毁了宗法关系 C.建立起官僚政治 D.加强了基层治理 8.宋神宗熙宁六年(1073年),范仲淹家族的《续定义庄规矩》规定:“诸位子弟得贡赴大比试者,每人支钱一十贯文,再贡者减半,并须实赴大比试乃给。即已给而无故不试者,追纳。”这说明义庄(  ) A.救济的重点在于赈济 B.规范族人的奖励机制 C.成为社会救济的主体 D.关注家族的长远利益 9.唐初推行的籍帐制度,包括手实、计帐和户籍三部分。手实是唐代民户以户主的名义按期向政府申报户口、土地等情况的文书;基层官员根据手实的内容汇总成计帐,将手实和计帐逐级上报,最后上报至户部。唐初推行这一制度意在(  ) A.保证政府的赋役征发 B.加强对地方官员的考核 C.限制阶层之间的流动 D.调动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10.据《汉书·百官公卿表》记载:“乡有三老、有秩、啬夫、游徼。三老掌教化;啬夫职听讼,收赋税;游徼徼循禁贼盗。”由此可知,汉代的“乡”是一种(  ) A.村民自治组织 B.地方政权机构 C.社会教化团体 D.安全保卫机构 11.下图是四川彭县出土的东汉画像砖,画像砖正面为官府粮仓,仓前设席于地,一人正衣冠而坐其上,两手伸出,拟作指挥之状,其前置器二。右一老者荷鸠杖跪于地上,正观量器内之粟,其前一人执量器注粟于地上的容器中。上述史料可以说明汉代(  ) A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