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0183478

第22课《文言文二则》(2课时)教学设计

日期:2024-05-19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81次 大小:2874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22课,文言文二则,2课时,教学设计
    六年级上 《文言文二则》第二课时———《书戴嵩画牛》 教学目标: 1.读准“曝”“囊”“搐”等易混难读的字,把握朗读节奏,读通课文; 2.读懂句子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出这个故事; 3.明白要认真、仔细地观察事物,不能凭空想象,不能迷信权威,要从客观事实出发,艺术再美也是来源于生活的道理。 教学重点: 1.读准字音,读通全文; 2.借助注释,理解句子意思。 教学难点:想象故事细节,能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并体会其中的道理。 一、介绍题跋,引出故事 (一)介绍戴嵩的《斗牛图》; (二)简介文学常识———题跋,引出课题。 二、初读课文,理解文意 (一)学习重点字音,教师范读正音; (二)学生自由朗读,读准节奏,标注难理解的字词; (三)运用学习文言文的方法,攻克难理解的句子; (四)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 三、揣摩细节,品读人物 (一)用不同的划线符号画出杜处士和牧童对这幅画的不同态度,用着重符号标出重点词; (二)思考杜处士的“尤所爱”表现在哪里,想象他可能什么时候带着,用一个词说说他如何对待《斗牛图》; (三)体会牧童的笑; (四)品析牧童的“拊掌大笑”和杜处士的“笑而然之”的不同,思考能否交换位置; (五)感悟道理,揭示出“要认真、仔细地观察事物,不能凭空想象,不能迷信权威,要从客观事实出发,艺术再美也是来源于生活”的文章主旨。 四、创意诵读,深化体会 (一)去掉标点、竖排读; (二)无标点、竖排繁体读。 五、感悟道理,拓展延伸 (一)引出乾隆在《斗牛图》上的两次题字,并出示其他斗牛图,思考牧童的话是否全対; (二)感悟多学、多问、不迷信权威的道理。 布置作业 (一)熟读课文; (二)自学并讲述苏轼的另一则文言文———《书黄筌画雀》的故事。 板书设计: 书戴嵩画牛 杜处士爱画:常以自随 观察生活 实事求是 牧童看画:抚掌大笑六年级上 《文言文二则》第一课时———《伯牙鼓琴》 教学目标: 1.会读并书写“哉、巍、弦”三个生字; 2.进一步了解文言文特点,理解并背诵《伯牙鼓琴》; 3.感受艺术魅力,受到美的熏陶,并能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 教学重点: 1.回顾文言文的学法,理解文章内容; 2.会读并书写“哉、巍、弦”三个生字。 教学难点:感悟何为“知音” 一、回顾学法,引出“知音” (一)了解第七单元单元要素: 1.借助语言文字展开想象,体会艺术之美; 2.写自己的拿手好戏,把重点部分写具体。 (二)回顾文言文学法: 1.反复朗读,读准读通; 2.借助注释、查阅工具书、联系上下文了解句意; 3.借助插图、视频或查阅其他相关资料等方法帮助自己理解文章内容; (三)借助关于“知音”的名句,引出课题。 二、朗读正音,划分节奏 (一)教师示范读,正音; (二)学生自由读,划分节奏 。 三、 品味语言,体会知音 (一)画一画能体现二人是知音的句子; 出示句子: 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二)运用词语,仿照文中的句子,说说还可能出现的场景; (三)找出并品析子期离世后,描写俞伯牙做法的句子。 ———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四)想象并说说伯牙破琴绝弦时的心理。 四、感悟友谊,拓展延伸 (一)拓展伯牙短歌,教师配乐朗诵; (二)积累和“知音”相关的诗句。 五、布置作业,深化情感 (一)背诵全文; (二)用读到和学过的关于“知音”的诗句,给好朋友写一封信。 板书设计: 伯牙之志 子期得之 知音也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