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地表的变化 第五课 塑造地表的巧手 一、教学目标 1.科学知识 知道流水有力量,长期的冲刷可以侵蚀、改变地表。 知道温度、风、植物、水等都会对岩石变化发生作用。 2.科学探究 观察流水冲刷现象,做出流水可以改变地表的猜想与判断,能设计模拟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分析、类推,得出结论。 从李冰父子破除河道岩石的科技史实得到启发,做模拟实验并能分析、类推自然界温度变化对岩石的影响。 阅读相关资料,能继续分析、推测植物和水对岩石变化的影响。 3.科学态度、STSE 乐于探究地球外部的缓慢的自然力量对地表的改变,主动合作。 学习历史人物的探究方法和精神,懂得生产、生活的难题可以通过某些技术方法得到解决。 二、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流水冲刷形成沟壑的模拟实验材料(泥土沙盘、支架、塑料瓶、水等);自然界温度变化影响岩石的模拟实验材料(酒精灯、风化较大的页岩类小石头、护目镜、夹子、烧杯、冷水等);教学课件。 学生准备:记录笔、活动手册。 三、教学时间 1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1)大声朗读:茫茫的草原高高的山,奔腾的河流广阔的海,风卷沙石造奇形,水蚀冲刷成百态。 (2)谈话引入:火山爆发、地震等来自地球内部的力量能改变地表。地球的表面还存在着千姿百态的各种地貌,这又是哪些巧手在塑造着地表呢? (二)新课学习 1. 流水的力量 (1)观察流水改变地表的现象。课件展示教材P29的两幅图(海浪击打海边的岩石、黄河流过黄土高原) (2)猜想:想一想,流水的冲刷、侵蚀会改变地表吗?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作出自己的猜想与判断。 (3)设计模拟实验并予以检验。 a.小组讨论确定材料范围并制定实验计划。“冲刷泥沙还是冲刷岩石?黄土高原上的沟壑是怎么来的?如果要做这个模拟实验,我们需要哪些材料?利用教师提供的材料,我们应该制定怎样的实验计划?” b.案例提示:用适量的砂、石与土在盒内堆成一个斜坡;让水从“坡”上流下来。 c.分组实验并做好观察与记录。 d.组内交流得出实验结论。 (4)分析类推得出结论。各组代表在班级公开交流实验情况(包括实验现象、实验结论),然后在集体论证的基础上分析、类推到自然界。 (5)小结:流水有力量,会改变地表。 (6)资料阅读了解相关实例:根据地理学家的研究,华北平原原来是一片浅海,黄河、淮河及周边的小河流都注入这个浅海。它们带来的大量泥沙,逐渐沉积而形成陆地。由于黄河的泥沙量最多,因而在营造华北平原的过程中,它的“功劳”也最大。 2. 岩石也变化 (1)温度对岩石变化发生作用。 a.阅读史实。2000多年前,李冰父子在修建都江堰水利工程时,遇到了岩石挡住河道的问题,寻求解决办法,想到了用煅烧再浇水的方法来破除河道中的岩石。 b.猜想:李冰父子的方法能奏效的原因是什么? c.模拟实验。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石头,然后把这块石头放入冷水中;接着再烧,再浸入冷水中。反复几次,观察石头有什么变化。强调安全事项,提醒学生戴好护目镜,防止烫伤,防止飞溅。 d.分析类推。 “小石块”类推为模拟“自然界的岩石(例如山上的大岩石)”,“加热小石块”类推为模拟“白天阳光照射、夏天阳光强烈照射导致自然界岩石表层先热内部后热”,“小石块浸入冷水”类推为模拟“夜晚温度降低、冬天寒冷导致自然界岩石表层先冷内部后冷”,“这样反复多次,小石块破裂”类推为模拟“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热胀冷缩不同步,自然界岩石终将破裂” 。 e.小结:温度变化对岩石变化发生作用。 (2)风、植物、水对岩石变化也发生作用。 a.自行阅读教材中相关的图文介绍。 b.各小组分别选择其中的一个内容进行班级交流和展示。 c.小结:水、温度、风、植物等都会对岩石变化发生作用。 (三)整理,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