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0198542

第1课 美术作品的创作 课件(36ppt)

日期:2024-05-05 科目:美术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21次 大小:1014016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1课,美术作品,创作,课件,36ppt
  • cover
(课件网) 美术作品的创作 第一课 基本问题 美术作品是如何创作出来的? 它与社会生活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情景导入: 中国画《愚公移山》是20世纪中国画家徐悲鸿的代表作。他用中西结合的形式语言表现了一个古代寓言,规模宏大,气势磅礴。19世纪法国画家籍里柯的作品《梅杜萨之筏》则描绘了一场真实的海难,将绝境中的希望表现得动人心魄,是西方浪漫主义美术的杰作。那么,这两件作品是如何创作完成的?又是如何达到这样的艺术高度的? 徐悲鸿(1895年7月19日—1953年9月26日),汉族,原名徐寿康,江苏宜兴县屺亭镇人,中国现代画家、美术教育家。 1917年,徐悲鸿任北大画法研究会导师,最高学府先后成就了画坛大师徐悲鸿和北大书法史两巨匠沈尹默、李志敏等。 [1] 曾留学法国学西画,归国后长期从事美术教育,先后任教于国立中央大学艺术系、北平大学艺术学院和北平艺专。 1949年后任中央美术学院院长。擅长人物、走兽、花鸟,主张现实主义,于传统尤推崇任伯年,强调国画改革融入西画技法,作画主张光线、造型,讲求对象的解剖结构、骨骼的准确把握,并强调作品的思想内涵,对当时中国画坛影响甚大,与张书旗、柳子谷三人被称为画坛的“金陵三杰”。所作国画彩墨浑成,尤以奔马享名于世。 [2]徐悲鸿被尊称为中国现代美术教育的奠基者,他主张发展“传统中国画”的改良,立足中国现代写实主义美术,提出了近代国画之颓废背景下的《中国画改良论》。 1953年9月26日,徐悲鸿因脑溢血病逝,享年58岁。按照徐悲鸿的遗愿,夫人廖静文女士将他的作品1200余件,他一生节衣缩食收藏的唐、宋、元、明、清及近代著名书画家的作品1200余件,图书、画册、碑帖等1万余件, 全部捐献给国家。 徐悲鸿 (现代画家) 《愚公移山》 (纸本设色) 144厘米X421厘米 徐悲鸿纪念馆藏 作于1940年,1939至1940年,应印度大诗人泰戈尔之邀,徐悲鸿赴印度举办画展宣传抗日,这期间他创作了不少油画写生,但最重要的成果却是这幅《愚公移山图》》国画。其故事取材于《列子·汤问》中的一个神话传说。 相关链接 廖静文在《徐悲鸿一生———我的回忆》中对《愚公移山》创作经过的记录 1940年春,徐悲鸿在印度诗哲泰戈尔之邀,赴印度国际大学讲学。当时抗日战争已进行多年,在印度,徐悲鸿利用各种机会,在私人交往中,或在公开的场所演讲,积极宣传中国的抗日战争,以取得印度人民的同情和理解。 1940年2月17日,年事已高的印度圣雄甘地先生访问圣蒂尼克坦。泰戈尔先生亲自将徐悲鸿介绍给甘地,并建议举办徐悲鸿画展,以加深中印两国人民的友谊。画展先后在圣蒂尼克坦和加尔各答两地举行,泰戈尔先生亲自为画展撰写了序言。 徐悲鸿心念着灾难深重的祖国人民,利用两次画展,将筹得的一笔画款全部捐寄祖国,救济难民。随后,徐悲鸿赴大吉岭,在哪里继续创作他的构思已久的中国画《愚公移山》。 “愚公移山”是中国人民喜爱的一则寓言故事。它教导人们,只要有坚强的毅力,持之以恒,终能战胜一切空难。当时,正是抗日战争最艰苦的年代,但徐悲鸿坚信,中国人民以愚公移山的精神艰苦奋战,一定能移掉压在我们身上的两座大山———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一定能取得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徐悲鸿正是怀着这样坚定的信念创作《愚公移山》的。 籍里柯(1792年一1824年)法国著名画家 ,新浪漫主义画的先驱者。1808年从画马名家韦尔内学画。1810年入盖兰画室,与德拉克洛瓦相识,常去卢浮宫临古代大师的名作。从青年时代起他就对马很感兴,常用速写出色地画出马在运动中的形态,他得金质奖章的《轻骑兵军官》就是在21岁时画的。1814年展出《变伤的重猜兵》。1817年创作了第一批动物石版画。籍里柯重视绘画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