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搭建吸管塔》教学设计 课标分析 小学科学课程的总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并为他们继续学习,成为合格公民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学生通过科学课程的学习,保持和发展对自然的好奇心和探究热情,了解与认知水平相适应的科学知识,体验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发展科学探究能力,发展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以及用科学语言与他人交流和沟通的能力,形成尊重事实、乐于探究与他人合作的科学态度,了解科学技术、社会和环境的关系,具有创新意识、保护环境的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在此总目标的指导下我设计了本课例。力求通过本课的学习活动中,使每一位在学习中的学生经历一个较为完整的科学探究学习过程,体验到科学学习带来的快乐和技术带给人们生活的影响。 通过做中学和学中思、合作与探究,培养学生创造性、批判性思维和想象力。此外在设计中充分体现科学与艺术、工程、技术、数学学科相结合,从而体现课标中“重视科学与人文的结合,求善求美教育与求真教育的结合。”培养学生基本的科学伦理精神和热爱科学的品质。 教材分析 本课教学活动涉及了探究过程的各个方面: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观察实验和制作、搜集信息、思考与推理、表达与交流。在教学中通过教师引领学生经历这些探究的过程,加深学生对科学探究的认识,提高他们的探究能力。注重以设计为核心的技术教育,指导学生进行挑战性的设计、制作。 本课教学内容最常见的形状结构三角形以及重心低、接触面大的物体稳定这一科学知识,联系学生身边熟悉的事物,由浅入深地进行探究,最后进行综合和应用。在教学过程中要把学习内容与生活紧密联系,把制作和探究相结合,使学生的综合运用知识能力和动手能力得到切实的提高。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会通过比较、对比的方法巩固认识三角形具有稳定性的特点;认识物体的重心越低、支撑面越大,稳定性越强。 二、能力目标:通过学生小组学习活动,能做到积极与他人共同协助合作,提高学生动脑动手能力,通过欣赏不同的塔的图片,了解科学与艺术的融合,提升科学审美素养。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促进学生了解技术是人们改造周围环境的方法,在体验工程制作活动中感受到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和文明进展的积极意义。 教学方法及组织教学形式: 以探究为主要学习方法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学情分析 小学阶段的儿童思维能力处在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六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虽然仍要借助于直观形象的支撑,但已经有了长足的发展,分析、推理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他们经过三年科学课的学习,已经积累了一些基本的探究学习的方法,有了初步的过程与方法意识和能力。因此,相信他们在探究学习中应该会更主动一些,应该有更深入的思维参与。 对于本课学习的内容,学生通过以往的学习,知道三角形具有稳定性的特点,了解物体保持稳定性的一般方法。但是对于“比较”的科学学习方法需要在课堂上进一步明确,保持稳定性的科学道理需要进一步落实,科学学习的行为习惯需要进一步养成。因此在实际教学中努力做到有所选择地进行科学知识学习一点点、掌握科学方法一点点、形成先动脑后动手、合作学习的正确科学学习行为习惯一点点、培养科学技术服务于人类社会、良好的科学精神品质一点点。 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一、知识目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会通过比较、对比的方法巩固认识三角形具有稳定性的特点;认识物体的重心越低、支撑面越大,稳定性越强。 二、能力目标:通过学生小组学习活动,能做到积极与他人共同协助合作,提高学生动脑动手能力,通过欣赏不同的塔的图片,了解科学与艺术的融合,提升科学审美素养。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