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0220612

科学(浙教版) 七上 培优卷1.1-1.2 科学并不神秘和走进科学实验室(原卷版+解析版)

日期:2024-06-26 科目:科学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34次 大小:299329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科学,解析,原卷版,实验室,走进,并不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1-1.2科学并不神秘和走进科学实验室 一、选择题 1.下列事物的变迁不能反映科学改变人们生活的是( ) A.唐诗→宋词→元曲 B.电话→寻呼机→手机 C.留声机→随身听→MP3 D.煤炉→燃气灶→电磁炉 【答案】A 【解析】唐诗→宋词→元曲,这是属于文学上的发展,不能反映科学改变人们生活。电话→寻呼机→手机,这是人类的技术水平的提高,反映了科学改变人们生留声机→随身听→MP3,这是人类的技术水平的提高,反映了科学改变人们生活。煤炉→燃气灶→电磁炉,这是人类的技术水平的提高,反映了科学改变人们生活。故选A。 2.下列属于科学技术带来的负面影响的是( ) A.用吸尘器吸尘 B.使用空调降温 C.空调将氟利昂排入大气 D.用计算机上网 【答案】C 【解析】氟利昂排入大气会破坏臭氧层。 3.下列化学仪器对应的名称正确的是 A.药匙 B.铁夹 C.坩埚 D.滴瓶 【答案】D 【解析】A、该仪器是燃烧匙,名称错误,不合题意; B、该仪器是试管夹,名称错误,不合题意; C、该仪器是蒸发皿,名称错误,不合题意; D、该仪器是滴瓶,名称正确,符合题意。 4.下列有关蜡烛燃烧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蜡烛燃烧时火焰分三层,内层火焰最明亮 B.蜡烛在空气中燃烧发黄光,放热,稍有黑烟 C.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D.刚熄灭蜡烛时,烛芯有一缕白雾飘出 【答案】B。 【解析】A、蜡烛燃烧时火焰分三层,外层火焰最明亮,故选项说法错误。 B、蜡烛在空气中燃烧发黄光,放出热量,稍有黑烟,故选项说法正确。 C、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是实验结论而不是实验现象,故选项说法错误。 D、刚熄灭蜡烛时,烛芯有一缕白烟,白烟是石蜡蒸汽凝成的石蜡固体,故选项说法错误。 5.浓硫酸具有强腐蚀性,它的标签上应贴上( ) A. B. C. D. 【答案】D 【解析】浓硫酸具有的特点是强腐蚀性。 故选:D 6.下列仪器能直接加热的是 A.烧杯 B.集气瓶 C.量筒 D.燃烧匙 【答案】D 【解析】A、烧杯不能用酒精灯直接加热,需要垫石棉网,故错误; B、集气瓶用于收集和储存少量气体,不能加热,故错误; C、量筒用于量取液体的体积,不能加热,故错误; D、燃烧匙可直接加热,故正确; 故选D。 7.下列仪器中,哪一组既能被加热,又能用于物质的反应( ) A.b和c B.d和g C.b和e D.e和g 【答案】C 【解析】a:铁架台用于固定和支持各种仪器,使仪器分层放置,不能被加热,也不能用于反应,故a不合题意; b:烧杯下面放上石棉网,就可以用来加热液体,且它可以作反应的容器,故b符合题意; c:酒精灯可以给其它物质加热,本身不能被加热,故c不合题意; d:集气瓶只能用来收集气体,不能被加热,也不能用于物质的反应,故d不合题意; e:试管可以被加热,也可以作反应容器,故e符合题意; f:胶头滴管用于吸取液体,不能被加热和反应,故f不合题意; g:量筒用于量取液体,不能被加热,也不能作反应容器,故g不合题意。 因此既能比加热,又能用于物质反应的是b和e。 故选C。 8.下列对实验意外事故的处理,错误的是( ) A.若不慎将燃着的酒精灯碰倒,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应立刻用湿抹布扑盖 B.若不慎将烧碱溶液(有腐蚀性)沽到皮肤上,要用较多的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 C.若不慎将腐蚀性药液溅人眼睛,要先用手揉眼睛,再立即用水冲洗 D.使用火焰、红热的玻璃和金属时若发生烫伤,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和浸泡 【答案】C 【解析】处理意外事故时,要特别注意减少后继伤害(损失)。A中酒精燃烧,必须设法灭火;B中烧碱有腐蚀性,首先要去除这种溶液,然后涂上硼酸溶液;C中腐蚀性药液溅人眼睛,必须用较多的水冲洗,切不能用手揉眼睛;D中烫伤后必须降低烫伤部位的温度,以防温度过高继续造成更深的伤害,用大量水冲洗和浸泡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