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023549

2012年秋学期 语文版七年级上册教学资料【课件+教(学)案】:竹林深处人家

日期:2024-06-05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60次 大小:10787586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2012,深处,竹林,年秋,课件,资料
    (课件网) 竹林深处人家 黄蒙田 竹林深处人家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干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猜一物) 谁来说说带有“竹”字的成语? 《竹石》郑板桥 竹 里 馆 王 维 独坐幽篁里, 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 明月来相照 。 山 居 秋 暝 王 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山居秋暝 王维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惠崇《春江晚景》 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钟山即事 王安 石 涧水无声绕竹流,竹溪花草弄春柔 山行 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欣赏江南竹乡景色 竹 器 竹 篓 竹 桥 竹 橱 返回 竹 椅 1抓住特征写景的方法。 2找出各部分衔接语句,理清作者思路。 3体会移步换景的写法。 4体会对竹乡人的热爱。 教学重点 抓住特征写景的方法。 教学难点 体会移步换景的写法。 黄蒙田 (1919———)广东台山人,现居香港。当代画家、散文家。作品有《湖畔集》(1972年)、《山水人物集》(1976年)、《湖光山色之间》(1976年)、《春暖花开》(1977年)等。 竹林 深处 人家 景色 生活 释 题 竹林深处人家 { 一、竹海之景 二、竹林人家 (铺垫) 阅读步骤: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感情—欣赏文章写法 第一教学板块 一、快读1至3段,完成下列问题: 1、找出作者行踪变化的句子,体会观景的角度。 2、课文用了哪些比喻来形容竹林?哪个比喻最 能体现竹林的整体特点? 3、分别用一个词语概括1至3段所描绘的竹林特 点。 二、快读4至7段,回答问题: 1、从哪些景象看出竹林中藏有人家? 2、哪些文句表明“人家”是深藏在“竹海”里? 3、走进竹乡,首先得到的鲜明突出印象是什么? 4、画出文中从听觉、视觉、嗅觉方面写在竹乡作客感受的句子。 第二教学板块 1、面对竹海,作者会有什么样的思想情感?来到竹乡,作者又产生了什么想的感想?请结合文句作答。 2、本文写竹海不仅仅是为了写竹海,写人家也不仅仅是为了写人家。请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你对文章中心意思的理解。 读准字音: 晾( ) liàng 沏( ) qī 山麓 ( ) lù 竹箬 ( ) ruò 器皿( ) mǐn 匾箪 ( ) dān 忙碌( ) lù 山岚( ) lán 隧道 ( ) suì 竹坞 ( ) wù 缕缕 ( ) lǚ 快速朗读 按照提示,迅速理清文章思路。 (找出写景与写生活的相关段落) 竹林 深处 人家 竹林景色 过渡 竹林人家 印象 ( 自然段) ( 自然段) ( 自然段) ( 自然段) 1—3 4 5—7 8 写景 生活 文章主要写了哪些内容? 本文內容: 1.在朋友家中作客, 吃到盐尖笋, 回忆起江南乡下作客的情況。 2.竹像海、像浪淹沒了整个竹乡。 3.进入竹海, 仿如走进海底隧道;竹林又如海般無穷無尽, 沒有尽頭。 4.画家认为竹林太茂密, 簡直找不出层次;当地朋友卻滿意竹材和竹笋的丰收。 5.看見竹林上出現缕缕轻烟, 正是竹林深处人家的炊烟, 彷彿山村就在不远处, 其实比想像中还要远得多。 6.逐漸听到家禽的叫声和見到孩子們赶着山羊回來, 才知道已踏足山村的街道。 7. 竹乡里的房子、家家戶戶的家具和器皿、用具都是用竹造的。 8.饮用山泉沏当地出产的碧螺春和吃新晒的尖笋干、蚕豆鮮笋饭、竹叶窝巴汤,无一不与竹拉上关系。 9.当作者回忆竹林深处时, 就彷彿感觉到周围都是一片柔和、宁靜的青绿。 聘导游, 介绍沿途风光和竹乡生活。 条件:口齿清楚,朗读流利,介绍 时语言亲切,语速适中。 1、认真朗读课文,注意字音。 2、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分几部分写?请写出各段段意。 根据内容分几部分?请概括各段段意。 分五部分: 1、(1)总写江南竹乡竹子之多。 2、(2)写走进竹海的独特感受。 3、(3~4)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