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0236030

教科版(2001)科学六年级上册2.1 抵抗弯曲教学设计 教案

日期:2024-05-10 科目:科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52次 大小:29696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教科,2001,科学,六年级,上册,抵抗
  • cover
《抵抗弯曲》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抵抗弯曲》是义务教育小学科学科教版教材六年级上册《形状与结构》单元的第一课。本单元是从不同形状结构的物体与它能承受力大小的视角,引领学生探究常见的形状和结构。本课从常见的房子和桥梁和共同结构引出本节课研究的内容:“宽度、厚度增加,纸的抗弯曲能力会怎样”的问题,由此展开一系列关于形状和结构的研究。所以,作为本单元的起始课,《抵抗弯曲》的学习在知识和探究技能方面为本单元的后续研究奠定了基础。 本课探究活动主要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纸梁的宽度与抗弯曲能力大小的探究活动。通过在不同宽度的纸梁上放垫圈,比较不同宽度的纸抗弯曲的能力。然后收集数据,并通过分析整理数据,使学生认识到纸的宽度增加,抗弯曲的能力也会提高。第二部分:纸梁的厚度与抗弯曲能力大小的探究活动。通过在不同厚度的纸梁上放垫圈,比较不同厚度的纸抗弯曲的能力。然后收集数据,并分析整理数据,使学生认识到纸梁的厚度增加,抗弯曲的能力会显著提高。第三部分:研讨横梁平放好还是立放好。这个活动是对前面活动结论的应用。通过观察,学生会发现承重的横梁都是立着放的,接着让学生解释横梁立着安放的现象,最后再通过演示实验来证明学生的想法。 二、学情分析 小学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力和运动的关系,知道了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可以使物体拉伸、压缩、弯曲。通过前三年的学习,学生基本了解了科学课的学习方法,具备了初步的思维能力、实验操作能力、采集数据、分析数据的能力。特别是贯穿在科学课中的对比实验思想,学生从三年级开始陆续接触,大多数同学已经领悟了,这对本节课的学习大有帮助。 三、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认识房屋、桥梁结构中有“柱”“梁”,梁比柱容易弯曲。 2.过程与方法:在实验中识别和控制变量,记录数据、分析数据并得出合理结构,了解增加梁的宽度和厚度可以增加抗弯曲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够大胆的预测与小心的求证,并通过实验获得科学实证意识,在小组探究过程中,体会同伴之间合作的重要性。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纸梁和宽度、厚度与抗弯曲能力的关系的研究; 教学难点:对科学实验的变量识别与控制 五、教学准备: 教师:课件、木块等; 每组学生:一号材料(垫圈若干,长度、厚度相同、宽度不同的纸条),二号(材料长度、宽度相同、厚度不同的纸条〈相同的卡纸粘贴而成〉),实验记录表,长方体木块两个。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1.认识柱子和横梁。 2.认识横梁比柱子更容易弯曲。 3.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横梁抵抗弯曲的能力。(出示课题:抵抗弯曲)。 (二)提出问题:横梁的抗弯曲能力与什么因素有关? 1.猜测:你认为横梁的抗弯曲能力与哪些因素有关? 2.确定研究内容。 由于课堂上时间有限,咱们不能一一展开研究。老师建议大家重点研究:横梁的宽度、厚度与抗弯曲能力的关系。 (三)实验探究 1.研究宽度与抗弯曲能力的关系 (1)预测:你认为纸梁的宽度和抗弯曲能力有怎样的关系? (2)设计实验 ①讨论交流:这个实验应该怎么做呢? ▲做这个实验需要用到哪些材料? ▲在这个实验中应改变哪个条件?为了实验结果更明显怎样改变这个条件? ▲在这个实验中要控制哪些条件不变?怎么控制? ②出示实验记录表 实验小提示: 先测试“1倍宽”的纸梁的抗弯曲能力,并记录。在第一次实验的基础上,预测“2倍宽”、“4倍宽”的纸梁的抗弯曲能力,再继续实验、记录。 (3)学生实验 教师巡视指导。 (4)汇报交流实验发现: ①请各组汇报实验数据。 ②观察数据、总结发现。 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增加纸梁的宽度,它的抗弯曲能力也会越强。 (5)小结实验方法。 在这个实验中,我们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