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0237361

教科版(2001)科学六年级上册2.3 拱形的力量 教案

日期:2025-05-17 科目:科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12次 大小:7116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教科,2001,科学,六年级,上册,形的
  • cover
“拱形的力量”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拱形的力量”是科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三课时,是一节实验、观察课。 二、教材分析及学情分析 拱形结构对于学生来说,并不陌生,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应用广泛,桥梁、房顶、温室大棚……都运用到了拱形结构。但这些建筑物为什么建成拱形,其中的原理多数学生可能是没想过,对此是模糊的,而模糊的知识对学生又是特别好奇的、感兴趣的,探究起来学生会全身心的投入到其中。 拱形结构又叫推力结构,它的特点是把受到的压力分解成向下的压力和向外的推力,是所有结构中唯一产生外推力的结构。研究拱形的承重特点更具有趣味性和挑战性。本课有两个活动:首先是测试纸拱的承重能力,用纸拱做实验研究拱形承重的特点,材料好找,简单易行。学生在实验中不断想办法控制拱形变形的问题,使纸拱不断承载更大的重压,从中认识拱形承重的特点。在第一个活动的基础上,设计了搭瓜皮拱的活动。当学生小心翼翼地把很滑的、小块的瓜皮搭成一个拱,看到这个拱并未垮掉而且还能承受重压,他们对拱形承重的特点会有更深的感受,会惊叹拱形的“力量”之大。两个活动相比,前者是更理性的研究,后者是更感性的制作,相辅相成。 三、设计思路 本节课按照教材编写的体系,本着参与式教学的理念,让学生人人都能亲历参与到科学探究活动中而展开教学的。首先播放课件,让学生伴着优美的音乐,带着思考的问题,欣赏拱形建筑物,学生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卷入到探究学习的内容中来。 接着以“怎样使纸拱承受多个螺帽”这个问题为主线,串起没有抵住拱足-- 用同样多本的书抵住拱足的实验,学生用观察、实验的方法进行实验, 经历了科学探究的几个基本环节:呈现问题———提出设想———动手操作———分析讨论———记录结果。在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中,通过小组合作猜想、实验,讨论交流,记录结果,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科学精神和良好的科学行为习惯。 四、教学目标 1、能举例说出赵州桥、天安门、埃菲尔铁塔等更多拱形建筑为什么设计成拱形的原因。 2、亲历想办法让拱形逐步增大受力的实验,根据观察到拱形产生的形变来推想它受力的状况,分析拱形的受力状况,弄清楚拱形承受重压的秘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以及提出问题的能力。 3、认识到边实验边思考对不断深入研究的重要性。 4、了解赵州桥,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并能搜集一些有名的拱形建筑物。 五、教学重点 亲历让拱形受力的实验,根据实验的现象推想受力的情况,初步感知拱形承受重压的秘密。 六、教学难点 根据观察到拱形产生的形变来推想它受力的状况,规范弄清楚拱形能够承受很大压力的秘密。 七、教学策略与手段: 小组准备:做拱形的卡纸,铁螺帽若干、搭瓜皮拱的冬瓜、小刀、纸巾。 教师准备:相关的图片和资料,以课件的形式呈现。 八、教学流程图 九、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一组图片:让学生先欣赏一些建筑图片,仔细观察一下,看看这些图片中的建筑物都设计成了什么形状?思考:这些建筑物为什么要做成这样的形状?让学生自由说一说。(预设:增加抗弯曲能力、节省材料、美观、 建筑本身的需要、增强抗压能力……) 2、引入新课。把物体做成拱形,我们觉得它很美观,也可能是建筑本身的需要,但是它是否像同学们想的那样能增加承重能力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拱形的力量”(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优美的音乐,精彩的图片,调动了学生听视觉感官,把学生“拉”进熟知的生活情景中,引发探究的欲望。 让学生感觉到“科学并不遥远,科学就在身边”.从而大大增加了学生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和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欲望。】 (二)测试纸拱的承重能力 实验一 没有抵住拱足的实验 1、指导演示没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