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978173

【大单元教学】5.1《苍耳的启示》单元整体设计+课时教案

日期:2025-05-16 科目:科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82次 大小:223774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单元,教学,苍耳的启示,整体,设计,课时
    /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科学学科 单元基本信息 单元主题 大自然里的老师 课标要求 一、核心概念 技术、工程与社会;工程设计与物化 二、学习内容 12.1技术与工程创造了人造物,技术的核心是发明,工程的核心是建造。 ①知道技术包括方法、程序和产品等;知道发明的常用方法,举例说出一些典型的发明,知道发明会用到一些科学原理,很多发明可以在自然界找到原型。 13.2工程的关键是设计 ②利用示意图、影像、文字或实物等多种方式,阐明自己的创意,初步认识设计方案中各影响因素间的关系。 ③基于有说服力的论证,认同或质疑某些设计方案,并初步判断其可行性和合理性。 ④利用工具制作简单的实物模型,根据实际反馈结果进行改进并展示。 三、学业要求 1.能尝试应用所学科学原理设计并制作简单的装置。 2.能以事实为依据做出判断。 3.能基于所学科学知识,应用创造性思维的基本方法提出多种设计方案,基于批判性思维评价并优化设计方案。 4.能制作实物模型,并基于证据改进实物模型的设计和制作。 5.乐于尝试多种设计方案,初步具有质疑、创新的态度;知道技术与工程需要实事求是,能如实记录相关信息和正确对待作品的缺陷。 单元课时设计 5课时 一、单元学习主题分析(体现学习主题的育人价值) 主题名称 大自然里的老师 单元设计意图 1.本单元主题 《大自然里的老师》是五年级下册的综合探究单元,属于技术与工程领域。本单元围绕 仿生学 展开,以“自然界的生物启发人类科技创造”为主线,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动植物的结构与功能,理解其背后的科学原理,并探索人类如何借鉴这些自然智慧解决实际问题,体现“大自然即老师”的核心思想。 2.本单元分析 本单元隶属大象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属于技术工程专题,以“空投包”的制作任务为单元引线,串联《苍耳的启示》《鸟和飞机》《空投包的仿生原型》《防震原理研究》《我们的空投包》五部分内容。从小学学段“技术、工程与社会”课程学习来看,在一、二年级学生已能区分人造物与自然物,知道简单产品结构与功能;三四年级了解人造材料与天然材料区别,知晓中国古代典型技术与工程案例。本单元在此基础上,引领学生了解发明与自然界的联系,体会仿生学原理,经历利用仿生学发明创造的过程,为后续深入理解技术与工程对社会发展的作用奠定基础。 3.本单元对《课程标准》的落实 (1)本单元通过一系列动手、动脑科学实践活动,落实《课程标准》高年段的课程目标。 (2)本单元学习内容是基于落实《课程标准》中课程内容高年段要求。 4.熟悉整套教材内容,明确该单元在整套教材中与其他单元的关系和作用。 5.本单元次级主题的构成及逻辑关系 本单元以“仿生学”为核心,通过5课时构建了“现象观察—原理剖析—实践迁移”的渐进式学习逻辑: 《苍耳的启示》 与 《鸟和飞机》 为 基础认知层 ,从植物(如苍耳钩刺启发尼龙搭扣)和动物(鸟翼结构与飞机设计)两个维度呈现经典仿生案例,帮助学生建立“自然现象→科学原理→技术发明”的关联性思维; 《空投包的仿生原型》 与 《防震原理研究》 为 专题探究层 ,前者聚焦具体仿生对象在空投包设计中的应用,后者深入分析生物或自然现象中的科学原理,为实践奠定理论和技术基础; 《我们的空投包》 为 综合实践层 ,整合前四课知识,通过设计仿生空投包,完成“问题分析—原理提炼—创新应用”的完整探究闭环。 从单一案例的模仿到复杂问题的系统解决,从知识输入到创造性输出,层层递进,体现“观察自然→理解科学→服务生活”的单元主旨,强化科学思维与工程实践能力的融合。 主题学情分析 在生活经验方面,大部分学生对于生活中的仿生现象并不陌生,约68%的学生能够距离说出生活中集中仿生物品,如飞机、潜水艇等,但当要求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