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0246081

教科版(2001)科学六年级上册3.1 《电和磁》 教案

日期:2025-05-16 科目:科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48次 大小:3532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教科,2001,科学,六年级,上册,电和磁
  • cover
六年级科学《电和磁》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电和磁》是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课本第三单元的第一课。本课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提出问题。通过简介丹麦科学家奥斯特在一次实验中,偶然让通电的导线靠近指南针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为问题,提出了这节课要重新做科学家做过的实验。第二部分是指导学生按照当时奥斯特所做的实验让学生亲历去操作实验。分四层:1、复习组装一个点亮小灯泡的电路。2、在简单电路中,把导线拉直放在指南针上,通上电看指南针的磁针有什么变化。3、在电路短路中指南针的磁针会有什么大的变化。4、通过实验看到的现象,让学生分析总结出电流能产生磁性。第三部分是指导学生制作通电线圈和指南针,看它们之间的关系。分两个层次。1、做一个线圈靠近指南针,通上电看磁针有什么变化。2、用线圈和指南针做一个检测器来检验废电池。本课例利用5E学习环教学模式具备的参与-探索-解释-精致化或迁移-评价(Evaluation)的特征,通过适当的设计,可以期望能够提升学生实证意识和科学解释能力。 学情分析: 六年级学生(本次教学上课的是五年级学生,但估计不会有太大影响)已在三年级时学习了磁铁的性质,懂得磁铁的性质(磁性)是可以吸引铁,磁铁之间会相互排斥或者相互吸引。在四年级时学习过简单电路,电流会通过小灯泡和导线,小灯泡会发光。本节课的目标是将学生已有的电路知识和磁铁性质进行综合,让学生研究电和磁之间的关系。显然需巩固已有的知识,方可发生知识的综合学习。由于学生时隔多年未学习电路和磁铁磁性,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应关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激活,让学生顺理成章地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电流可以产生磁性。 过程与方法:做通电指导线和通电线圈使指南针偏转的实验能够通过分析建立解释。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科学史上发现电产生磁的过程。意识到留意观察、善于思考品质的重要。 教学设计: 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时间预计 备注 参与 1、人类有些发现是很偶然的,我们把眼光放到196年前,也就是1820年,当时有位叫奥斯特的丹麦科学家在一次讲课时偶然发现了一个现象。下面我们来重现196年前的情形。 3~5分钟 探索和解释 1、你能用一个简单电路和指南针来设计实验吗,你打算怎么做?(1)用电线,电池和小灯泡连接起来,灯泡亮了,电路里有电流了。接下来怎么做?(2)直导线靠近指南针有很多的方法,我这有指南针和拉直的导线,你打算怎怎么靠近?【①指南针靠近电池或小灯泡:材料中有铁制品,会使磁针偏转,干扰实验。②导线拉直了,放在上面,你说的是这个意思吧?】(3)有好多方法呀,请每个人整理一下自己的思路。(4)4位同学都看好的小组轻声讨论一下导线位置,有时间可以多多尝试。(5)注意:千万不要放过一丝丝细微的现象!开始实验。2、交流:(1)请整理材料放回抽屉。(2)刚才的实验你们有什么发现?(3)采用相同方法的小组,你们的发现和他们的一样吗?有补充吗?(4)小结:通过实验我们知道了电流是可以让小磁针发生偏转的,而且偏转的程度和通电导线的位置有关。(5)那么电流为什么能使小磁针发生偏转?你是怎样想的?(6)我们认为电流产生了磁性,从而使小磁针发生偏转。3、其实我们是在重复了200年前的丹麦科学家奥斯特的实验。1820年春,奥斯特在一次讲课时偶然发现了这一现象。在接下来的3个月时间奥斯特不断实验求证,终于证明了电流能产生磁性,让人们知道电除了能发光发热外,还能转化为磁能,被广泛应用到日常生活生产中。4、但刚才的实验现象太不明显了,你有什么方法使小磁针偏转角度更大,现象更明显、更有说服力?(增加电池、短路)5、这些方法都能够增强电流。特别是用短路这种方法时,四年级时我们就知道它也是一种增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