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师姓名 单位名称 填写时间 学科 语文 年级/册 七年级上册 教材版本 部编本 课题名称 第三单元名著导读《朝花夕拾》 难点名称 鼓励学生自主阅读,敢于质疑,学会简单赏析评价文学作品。 难点分析 从知识角度分析为什么难 《朝花夕拾》写得都是平常事,但蕴含着深刻的情感和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面貌, 从学生角度分析为什么难 鲁迅先生的作品语言“晦涩难懂”,需要讲清时代背景。如果能读懂鲁迅先生的作品就能从作品中获得精神的食粮,让他们汲取到成长的力量。 难点教学方法 通过课前引导学生用粗读、做批注、手抄报、写读后感、对书中人物形象进行归纳制成表等方法,了解全书的内容,熟悉精彩片断。 通过采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大胆质疑,学会简单赏析评价文学作品的能力。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导入 一、歌曲导入: 播放歌曲《童年》。导语:这是一首经久不衰的老歌,我们津津乐道地不仅是歌曲轻快的节奏,更是贴近我们童年生活的歌词,使我们仿佛又回到了那个难忘的孩童时代。 一首歌之所以受到听众的喜爱,在于我们能够在歌中发现自己的生活,而一部文学作品能够激发我们的阅读兴趣,往往也是因为书中有我们曾经或现在、拥有或渴望的生活。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鲁迅的《朝花夕拾》,去书中寻找我们的童年。(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体会共鸣) 知识讲解 (难点突破) 二、教学新课 预习检测、自主探究 《朝花夕拾》主要内容(检查课前预习手抄报、读后感和人物形象归纳表等) 作家作品 背景资料 精讲点拨,合作展示 巩固旧知,同学们,本单元我们就学习了一篇鲁迅的文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从概述文章内容、文章主旨、人物形象和阅读体验四方面进行讨论并分享讨论成果。(小组合作探究并展示,教师补充) 内容全解:本文包括两个部分,两部分之间表现了作者由童年的游戏、玩乐到长大读书的成长过程。作者先从百草园生活写起,点出那里曾经是“我的乐园”。慢慢地,“我”长大了,家里人要送“我”去读书,“我”不得不离开“我的乐园”了。文章接着写在三味书屋的读书生活。鲁迅曾经在三味书屋生活了七年,他对当年三味书屋的陈设记忆犹新,对老师的“和蔼”、自己的“恭敬”历历在目,从中不难体会到他对这段生活的深情。 主旨:通过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回忆来表现作者儿童时代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知识的追求,以及天真、幼稚、欢乐的心理,同时对封建教育束缚儿童身心发展做出了批判。 人物形象:寿镜吾(作者读私塾时的老师):方正、质朴、严谨、博学。 阅读体验:描述了作者儿时在家中百草园得到的乐趣和在三味书屋读书严格但不乏乐趣的生活,揭示儿童广阔的生活趣味与束缚儿童天性的封建书塾教育的尖锐矛盾,表达了让儿童接受教育的同时,也应该让儿童健康活泼地成长的合理要求。(学生自由表述,无固定答案,言之有理即可) 结合《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阅读方法,对另外九篇文章进行探讨交流(共九个小组,每个小组分配篇目,从主要内容、文章主旨、人物形象和阅读体验四个方面进行交流,并向全班展示交流成果) 人物形象归类 将《朝花夕拾》中重点人物形象绘制成表格,并整理笔记。 巩固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从如何赏析评价文学作品的角度谈收获) 教师总结 作业布置 深度阅读《朝花夕拾》,把对你印象深刻的片段或篇目批注下来,写一篇读书笔记。 板书设计 《朝花夕拾》 主要内容 课文主旨 人物形象 阅读体验 课堂练习 (难点巩固) 出示《五猖会》精彩片段: 我忐忑着,拿了书来了。他使我同坐在堂中央的桌子前,教我一句一句地读下去。我担着心,一句一句地读下去。? ?两句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