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025367

易卜生与《玩偶之家》ppt课件+教案(人教版选修《中外戏剧名作欣赏》)

日期:2025-02-22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89次 大小:6720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易卜生,玩偶之家,ppt,课件,教案,人教
    第五单元 易卜生与《玩偶之家》 【教学目标】 1.通过易卜生与《玩偶之家》的教学,引导学生正视现代社会中家庭及女性问题的重要性,强化尊重人、尊重女性的社会意识,倡导女性自尊、自爱、自信、自强。 2.了解“戏剧事件”对推动人物性格的冲突和发展的意义。 3.以该戏的结尾为例,认识近代戏剧和社会生活的紧密关系,以及由此带来的戏剧形式和表现手法上的革新。 教学设想 一、易卜生是西方现实主义转向现代主义的最重要的戏剧家之一,对他做一些全面的介绍还是必要的。在介绍易卜生时,应该突出以下三点:第一,他在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三种戏剧思潮中都具有重要意义;第二,他拉近了戏剧与生活的关系,首创了“社会问题剧”,显示了戏剧对生活的干预作用;第三,他在现代戏剧的革新上有重要的贡献。 二、《玩偶之家》选段的赏析是本单元的重点。《玩偶之家》被称为“现代妇女的解放宣言”,因此,不能不讲它的社会意义。可以考虑突出两点:第一,娜拉对于男权社会的叛逆。在《玩偶之家》以前,写妇女争取解放,大都局限于反对封建婚姻,争取同自己理想的男子结合;《玩偶之家》突出了男女平权的问题,塑造了敢于反抗男权社会的独立自尊的女性形象;第二,娜拉的出走引发了关于女性在当今社会如何获得自由解放的一系列问题,至今还能够引发人们的争论和思考。 三、本单元艺术技巧的学习着重领会“事件”在戏剧中的作用。也是希望通过这个侧面认识戏剧区别于小说、散文、诗歌的重要特征。 赏析举隅 一、关于《玩偶之家》的思想内涵,我们至少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去解读。 这部戏从首演到现在,所引起的最强烈的震撼在于,它尖锐地提出了现代家庭中妇女的权利问题,即它对于女性在家庭中的“奴隶”状态的质疑。关于这个问题,所选资料中胡适的文章有很好的说明,可以参考。在西方,从古希腊的悲剧《美狄亚》开始,就关注女性在婚姻中的平等和自由问题。截止到易卜生以前,艺术家所关注的婚姻中的悲剧因素可以概括为三种类型:一是由于父母的权力造成男女婚姻选择上的不自由;二是由于封建门第观念造成婚后的不和谐乃至衍生悲剧;三是法律和习俗要求妻子必须保持忠贞,而丈夫可以寻花问柳的这一社会不公正。易卜生提出的问题却超越了这三条,他极其尖锐地揭露了在人们司空见惯的日常生活里现代妇女的奴隶处境,可谓振聋发聩。因此,人们认为,易卜生的《玩偶之家》是“现代妇女的解放宣言”。现在应该提第五单元易卜生与《玩偶之家》第五单元易卜生与《玩偶之家》出的问题是:这个社会命题在当代有没有过时?据说,该剧近年在美国演出时,海尔茂、娜拉的有些台词常引起观众的哄笑,觉得太过时、太滑稽了;还有的观众质疑娜拉抛开三个孩子出走是否道德。还有,如果灾祸降临时海尔茂采取“我是男子汉大丈夫”慨然担当的态度,是否就万事大吉了?在中国,男人要求女人顺从是以男子在危难时对女子的保护作为交换的。如果有了这个前提,男权主义是否就变成了好东西?这些问题令我们深思。中国有的剧院上演时曾将海尔茂改成中国人,娜拉嫁到了中国,结尾是娜拉离开中国返回挪威。这一改动将原剧本的女权与男权社会的冲突转换为中西文化的冲突,这样做是否妥当值得讨论,但剧本也提出了中国的男权主义是否比西方更甚的问题。在当代西方社会,还出现丈夫抛弃妻子、儿女、不负赡养责任的“海尔茂出走”的问题,而且越来越突出。其结果是“娜拉”(妻子)生活艰难、孩子得不到父亲的爱和指导,这实际上是男权主义的另一种表现形态,也很值得讨论。 《玩偶之家》还有一层意思,就是通过主人公娜拉的亲身经历,揭示出浪漫主义的爱情观念已经死亡。前面讲过的《罗密欧与朱丽叶》《牡丹亭》分别显示了中国和西方的浪漫主义爱情观念。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