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高考备考:全国各地模拟作文汇编第2辑 【原题+审题+立意+例文】 01.【来源:网络。】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 有人是因为看见而相信,有人是因为相信而看见。你呢? 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命题设想】天下也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任何思想,真理,格言,俗话,说法,都有其适用的范围、对象、标准、场合……限制。再向前一步,再伟大正确的东西,都可能变成谬误。本题即从思辨的角度切入,选取生活中同时存在的两种看似矛盾的不同做法让考生思考,比较贴近考生的复习应考实际的,也符合坚定四个自信的时代主旋律。 【解题指导】古往今来,古今中外,这两种想法和做法,正反两方面,都有大量的人和事的经典案例。 第一句,讲究眼见为实,不见兔子不撒鹰。对人对事,不但要听其言,更主张观其行。其好处是,不容易上当,不容易掉坑,不容易失算。但坏处也很明显:鼠目寸光,缺少前瞻性,疑神疑鬼容易滋生误会,打击积极性,影响谋事创业的顺利进行,自信不足。 第二句,讲究乐观自信,以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易于洞悉和把握事情的发展趋势,未雨绸缪,赢得发展先机。其坏处就是,容易偏听偏信,吃亏上当。 考生需要花力气廓清的,是找准二者的分界线。切不可模糊了主题,混淆了差别。 【写作提示】 因为相信,所以看见。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心———志”者,属于相信者,他终能穿越崎岖、险远之地,看见非常之观,“志”就是一种相信的力量。与那些“因为看见,所以相信”的人不同,相信者往往能看到更多奇伟、瑰怪的景观,题目再三肯定相信给我们带来的力量。 相信什么?题目中没有任何限定,这恰好给了我们发挥的空间。相信奋斗的力量,定能改变眼前的困境,平凡人不停止每天的努力;相信正义定能战胜强权,为实现公正而不懈地斗争;相信文化传承的价值,在苦寒的环境中坚持修补文物;相信科技的力量,定能战胜愚昧,推动社会的进步;相信未来,在黑暗中饱有对光明的期许;相信人性的美好…… 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所以,我们是相信者,也理应成为所信的实现者。题目中的一个“也”字,明确了“理应成为所信的实现者”是议论的重心所在。结合当下,写出文章的现实意义。相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中国梦,有信还要有行,唯有奋斗,才能避免让中国梦变南柯一梦。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难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诗人们壮志难酬的悲叹,祥子三起三落的轨迹,让人慨叹于他们的生不逢时。我们生在一个崇尚奋斗的时代,我们是中国梦的相信者,也理应成为所信的实现者。此处,平时积累的感动中国人物、最美奋斗者的素材,可以派上用场了。 【参考立意】 (1)“相信而看见”: ①放下成见,不固执,才能看见新的天地。 ②有些东西,不需要用眼睛去证实,心灵就能感受到。选择相信,不去怀疑。 ③看到别人看不到的事,做别人不想做的事,你才能创造更多价值,这就是相信的力量。 ④相信信仰。因为相信,愿用一生去实现,最终得以看见。 ⑤相信梦想。当你相信你会成功,你才会想办法努力去实现它;而不是看到别人成功了,你才相信梦想会实现。机会永远留给相信梦想的人。 ⑥相信未来。人类社会的进步,永远都需要“相信而看见”,不忘初心,砥砺前行,让未来变成现实,创造出更多的美好和奇迹。 ⑦“看见而相信”是一种短视行为,是坐井观天;选择“相信而看见”,才能走出狭小天地,打拼出灿烂人生。 (2)“看见而相信”: ①眼见为实,要独立思考,不盲从,不人云亦云。 ②做事脚踏实地,不好高骛远。实实在在做事,不被虚无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