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0260719

四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14课 写生小瓶罐 沪教版(表格式)

日期:2024-04-28 科目:美术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45次 大小:96307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四年级,上册,美术,教案,14课,写生
  • cover
教学设计方案 学科 美术 课题:写生 小瓶罐 教时:1教时 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圆面的透视规律,初步学会用线条写生表现一组呈现圆面透视变化的马桥陶罐。过程与方法:在分享、比较过程中,感受陶罐的不同造型特点,在分析、实验和尝试中,发现圆面透视变化的规律;学习从整体到局部的写生方法,表现一组有圆面透视的陶罐。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圆面透视带来的视觉美感,提高观察和表现能力,体会写生的乐趣,同时对优秀的马桥地域文化产生认同感和自豪感。教学重点:圆面透视变化的规律。教学难点:不同高低的圆面透视变化。二、制定依据:1、内容分析:本课是四年级第一学期第七单元《我眼中的静物》的第一课《写生小瓶罐》。这是本套教材中静物写生的第一课,教材中原本的写生的对象是生活中的小瓶罐,这节课结合地域特色,把写生对象改为马桥当地出土的陶罐。陶罐对学生而言略有了解却不会对陶罐上圆面的透视变化给予过多关注。本课是在观察学习马桥陶罐上圆面透视变化规律的基础上进行同一视角下的陶罐组合静物的写生。在本册教材第二单元《描绘身边的景色》中已对写生的基本方法及处理景物之间的前后遮挡关系进行过练习,本节课重在引导学生在感受圆面透视美感的同时进一步体验不同写生方法所带来的乐趣。学生实际: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已在一二年级写生过书包、玩具等身边的常见物,也有小部分学生在课外活动中接触过石膏体静物写生,学生写生能力差距较大。本次写生的对象———马桥陶罐在生活中并不常见,学生在课前通过学习单对马桥小陶罐的历史、类型、造型特点等进行了初步了解。但绝大部分学生不会关注瓶口等的圆面变化,教师需要多引导观察。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思维形式由具体形象逐步向抽象思维发展,尤其是经过三年级上第七单元《身边的世界》这一单元的学习,他们对立体透视造型的认识与表现能力逐渐增强。学生能够初步感受到空间美感,初步具备写生中的线条表现力和空间塑造力。一部分学生思维活跃,能够抓住透视变化的规律并积极寻求透视技法的表现方法,而小部分学生则眼高手低,对静物写生表现出一种随意性,缺乏严谨性。尤其是构图和透视的呼应两个方面有所欠缺,影响画面效果,学生迫切需要正确的作画步骤的指导。 教 学 过 程 时间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4分钟 一、观察与交流(认识陶罐结构) 1、出示部分课题:马桥小陶罐2、组织学生利用课前学习单介绍马桥陶罐 (触摸观察陶罐、引导感受其美感)3、出示“罐”图片,组织认识陶罐结构 总结:陶罐的基本结构有瓶口、瓶颈、瓶身和瓶底,有的有耳、有足。 陶罐大多是对称的。 介绍课前了解的马桥陶罐名称、用途及造型触摸观察桌上的马桥小陶罐根据“罐”的造型,说说陶罐的结构 检测学生课前学习效果,使学生认识到画马桥陶罐的意义所在。从“罐”上认识陶罐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结合马桥陶罐的各种造型使学生对描绘对象的构成有更深入的了解。 8分钟 二、比较与分析(了解圆面的透视变化规律) 1、发现圆面透视变化规律1)出示学生课前学习单中所画的陶罐,进行分类。a 瓶口、瓶底都是直线b 瓶口、瓶底画成了弧线、椭圆2)引导学生利用探究实验单观察圆面透视变化的规律。3)结合FLASH演示进行师生小结:圆面上下移动时,离视平线越近越扁;离视平线越远越圆;和视平线一样高时,变为一条水平直线。画出瓶罐圆口及底的透视变化,瓶罐就变立体了。4)小游戏:我来摆一摆。2、了解一组陶罐中不同高低的圆面透视变化1)出示两组陶罐图片,组织游戏:“大家来找茬”a 瓶口和瓶底的透视变化。b 同一视角不同高低的陶罐,各圆面的透视变化。2)组织学生在手绘板上做出修改,并出示正确的图例。师小结:同一视角,不同高低的圆面变化要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