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0276534

浙人美版二年级美术上册《19 手拉手好朋友》教学设计

日期:2025-11-22 科目:美术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36次 大小:3276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人美,二年级,美术,上册,19 手拉手好朋友,教学设计
  • cover
第19课手拉手好朋友 一、教材分析 剪纸,是一种用纸剪出各种形象的民间艺术,有着小巧精致的形式、淳厚补实的民族风格,,受到民间老百姓的喜爱,也深受学生的喜爱。本课是《剪花边》教学内容的又一次提升。教材遵循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进一步对连续纹样进行创作,让学生在观察、探索的基础上,综合运用连续对折、绘画、剪纸以及装饰等方法,表现“手拉手”的人或动物。好朋友之间的感情用剪纸的形式表现出来,是孩子们乐意的事。 教材从欣赏传统的山西剪纸《拉手娃娃》入手,结合大量优秀范例的赏析,通过看一看、说一说、剪一剪,引导学生学会看剪纸步骤图,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剪纸、体验剪纸活动的兴趣,并进一步感受传统民间艺术的魅力。 二、学情分析   小学二年级学生掌握的美术基础知识较少,绘画能力相对较弱。本课是一节手工课,所以他们在参与美术活动时兴致很浓,思维也相当灵活,本堂课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寓教于乐,通过学生易于接受的“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教学原则,引导学生掌握连续纹样的制作方法,提高课堂有效性。课堂中,先让以魔术形式导入,然后突破难点,探究后再自己折剪画一气呵成,使学生在美术活动中体验到美术创作的乐趣,培养他们的美术兴趣。 三、教学目标 1.继续学习连续纹样的基本知识,了解手拉手剪纸的方法; 2.通过研究探索,启发运用对称的方法,表现相连的动物、人物,并用学过的知识对手拉手的作品进行装饰; 3.通过剪纸制作手拉手的好朋友,感受友情的温暖,体验成功的喜悦,进一步激发对剪纸活动的兴趣。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继续学习连续纹样的基本知识,用剪、折、画的方法制作一组手拉手的的纸人。 难点:学会看剪纸步骤图,剪出手拉手的人物或动物。 五、教学课时 1课时 六、教学准准备 1.教具:范例、彩色纸、剪刀、彩色水笔或油画棒、胶水等 2.学具:剪刀、彩纸、彩色水笔成油画棒、胶水等 七、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预计用时2分钟) 1.教师活动:“老师今天要给大家变个小魔术,看看老师是怎么变的。”                 展示魔术:画面展示,话外音:一个晴朗的假日,小花同学拿着一根绳子来到草地上练习跳绳,跳着跳着,觉得一个人跳有点没意思了,于是,神奇的事情发生了,拉出两个、三个,依次变出手拉手的四个小女孩。提问:老师的魔术有趣吗?有谁知道老师是怎么变的?这个魔术中运用到什么道具?(区别道具和工具) 2.学生活动:互相交流,汇报自己的观点。尝试自己来变变。 3.教师活动:那我们今天就来学习一下这个重要道具的制作,让我们给这些纸娃娃取个好听的名字。导入新课:《手拉手好朋友》。 【设计意图】用变魔术的形式导入,更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破解魔术的过程中,让道具与今天的课程相联系,引发创作欲望,引出课题,直观明了。 (二)深入探究(预计用时13分钟) 1.探究步骤 教师活动:如果要制作这个道具,你会分几步走? 学生活动:交流分析出折画剪三步。 2.深入探究“折” 教师活动:我相信“折”这一步不会难倒我们的孩子,谁来给大家示范一下?有谁是不一样的折法? 学生活动:观察交流,并学会两种折法。 【设计意图】打开学生的思维,变魔术中所用的折活动与书本中的折法稍有差异,不同的折法都让孩子尝试,可以出现不同的效果,增加其趣味性,让课堂变得更丰富。 3.深入探究连接方法 A.连接点教学 教师活动:在剪的时候,老师曾经注意到同学们,出现了三种情况,谁可以来分析一下,这三种不同的画法剪出来的作品会是怎么的?它的问题出在哪了? 2.学生活动:作品对号入座后分析讨论出现的情况,并说明原因。(板书:连接处两边要出头) B.紧密连接教学 教师活动:出示两组作品(一组作品连接处加粗,一组作品连接处细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