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0303064

第6课 敬业与乐业(2课时)教案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日期:2025-09-22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73次 大小:45147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2021,九年级,语文,编版,学年部,2022
    初中语文名师工作室“学本教学”教学设计 课题 《敬业与乐业》 课型 新 总课时 主备人 授课日期 主讲人 审核人 教学目标: 1.把握作者关于“敬业与乐业”的观点,对本文的观点与材料做出区分。2.理解作者的论证思路,了解文中运用的论证方法并体会其作用。3.结合学生生活体验,帮助学生养成“乐学”“乐业”的学习和生活态度。 教学重点:把握作者关于“敬业与乐业”的观点,对本文的观点与材料做出区分。教学难点:理解作者的论证思路,了解文中运用的论证方法并体会其作用。 教学过程 (结合课程标准或者单元目标进行简要分析)本单元所选的都是议论性文章,都鲜明地表达了作者的观点,闪耀着思想的光芒。学习本单元,要注意了解议论性文章的特点,把握作者的观点,区分观点和材料,还要理清论证的思路,学习论证的方法。《敬业与乐业》是本单元的第一篇议论文,文章层次清晰,文短意长。学生通过学习这篇议论性文章,能够锻炼逻辑思辨能力,明确作者的观点;学习论证方法;梳理文章结构以及段落层次;找准材料与观点之间的联系。老师在教学中,既要教会学生阅读议论文的方法,又要注重拓展学生的视野,尽量和他们自身的生活体验相结合,帮助学生养成“乐学”“乐业”的学习和生活态度。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对课文进行了初步学习,梁启超先生提出了“敬业与乐业”的生活原则。在你的学习过程中,是否能做到全神贯注、心无旁骛呢?你怎样才能把学习当一件乐事呢?《敬业与乐业》是梁启超七十多年前,对上海中华职业学校学生进行的一次讲演,虽然时间已经过去七十多年了,但梁启超先生所讲的内容对我们仍然很有教育意义。今天让我们再次走进文章,希望同学们有更多收获。二、走进文本,讲授新课第一学程:分段研读,辨方法,品语言 学习任务:了解常用的论证方法,并理解论证方法的作用;运用抓住关键词句的方法,理清作者的论证思路。 主问题1:1.议论文常用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对比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等。本文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试举例说明。 2.在论述过程中,文章常使用某些词语或句子来推进论证或转换话题,如关联词、设问句等。尝试找出这类词句并分析。 学法指导:第一步:自学要求(学法指导设计)1.运用圈点批注的方法,结合文中的语句分析使用的论证方法及作用。2.找出关联词、设问句等词句,分析它们在文中的作用。第二步:互学要求(学法指导设计)(1)小组内分享自己的理解。(2)相互学习、启发。(3)展学准备。组长做好组员的任务分工,做好展学准备。第三步:展学要求(学法指导设计)(1)观点明确,有理有据,声音洪亮,语言流畅,表达清楚。(2)其他同学认真倾听,积极补充或质疑提问,并评价。(3)展示小组四个人分工明确。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了解常用的论证方法,并理解论证方法的作用;引导学生通过抓住关键词句,理清作者的论证思路。第二学程:积累拓展,悟内容、说看法主问题2:作者在谈到“有业之必要”时,举了孔子和百丈禅师的两个事例;在谈到“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时,列出了四个原因。参照这两种写法,试着为“有业之必要”列举几条理由,或为“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提供几个事例。 学法指导:第一步:自学要求(学法指导设计)独立思考,学以致用,形成自己的观点或看法。第二步:互学要求(学法指导设计)(1)小组内分享自己的理解。(2)相互学习、启发。(3)展学准备。组长做好组员的任务分工,做好展学准备。第三步:展学要求(学法指导设计)(1)观点明确,有理有据,声音洪亮,语言流畅,表达清楚。(2)其他同学认真倾听,积极补充或质疑提问,并评价。(3)展示小组四个人分工明确。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了解议论文“摆事实”和“讲道理”的基本论证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