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6课散步练习题(含答案) 积累与运用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 A.嫩芽(nèn) 调皮(tiào) 分歧(qǐ) B.霎时(sà) 熬过(áo) 鱼塘(táng) C.蹲下(dūn) 背起(bèi) 强壮(qiáng) D.粼粼(lín) 拆散(chāi) 取决(jué) 2.改正下面句子中的错别字。 (1)树上的嫩芽也蜜了。( ) (2)我想折散一家人,终不愿意。( ) (3)儿子虽然很胖,毕竞幼小。( ) (4)不过,一切都取绝于我。( )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A.他们双方的意见存在很大分歧,从而导致谈判一度被迫中止。 B.各级用人单位越来越重视人才梯队建设,真诚关心、爱护人才,增强人才凝聚力,使各方面人才各得其所,尽展其长。 C.校园艺术节画展上,大家纷纷在一幅杏花图前驻足,这幅妙手回春之作仿佛把人们带入融融春光中。 D.创建文明城市的过程中,乱涂乱画、乱扔垃圾等现象依然存在,对此,我们不能熟视无睹。 阅读语段,回答问题。 亲情是语文世界里永恒的主题。无论是病床前无微不至的照顾□还是敬老护幼的陪伴□抑或是言传身教的教导,都体现亲情。亲情总有无穷的力量,可谓是□亲情似日堪融雪,孝道如春可著花□□而那些有关亲情的篇章,文字质朴,情感浓郁,它们从生活中的平凡小事等细节处落笔,用细腻的文笔谱写关于亲情、人性和生命的动人的一曲曲赞歌。读着这些文字,我们在亲情、人性、生命这三点构成的轨道上进行着一次深刻而有意义的旅行。 4、请在“□”内填入正确的标点符号。 5、画线句子有语病,请写出修改意见。 6.写出下列句子运用的人物描写方法。 (1)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我的母亲。 ( ) (2)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 ) (3)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我们都笑了。 ( ) 7.下列对课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课文主要写儿童的世界,反映家庭成员之间的思想矛盾。 B.课文中祖孙意见产生分歧后,重点写了“我”的心理活动。 C.课文结尾句“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表明人到中年肩负着承前启后的责任和使命。 D.课文中对南方初春田野景物的描写,为一家三代散步设置了极佳的自然环境,以美景衬托出一家人关系的融洽。 8.品味下面的语句,结合全文,说说你对课文深层意蕴的理解。 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9.综合性学习。 (1)学校正在开展以“弘扬孝道美德”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在活动过程中,需要你就“中学生如何尽孝”提出具体建议,请用简洁的语言写出三条建议。 (2)从课文中,我们看到了一个温馨和睦、美满幸福的家庭。请根据下面的图画和课文内容把对联补充完整。 上联:全家四口早春散步 下联: 风雨人生相依偎 阅读理解 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散步 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天气很好。今年的春天来得太迟,太迟了,有一些老人挺不住。但是春天总算来了。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 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我们都笑了。 后来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