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0303510

第7课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教案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日期:2025-09-22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81次 大小:5478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九年级,语文,编版,学年部,2022,2021
  • cover
初中语文名师工作室“学本教学”教学设计 课题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 课型 新 总课时 主备人 授课日期 主讲人 审核人 教学目标: 1.通读全文,感知这封信中作者所表达的观点; 2.品味文章富有激情和想象力的语言特色;3.体味作者公正、正义和良知的立场,激发学生朴素的爱国情怀。 教学重点:品味文中运用反语表明作者态度的妙处。教学难点:通过作者对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的态度感受作者公正、正义、良知的立场。 教学过程 (结合课程标准或者单元目标进行简要分析)本单元选取的都是议论性的文章。它们或谈人生,或议社会,或论教养,无不闪耀着思想的光芒。就本文而言,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这个史实,很多同学都能感受到强烈的屈辱和愤慨,那是作为一名中国人的拳拳爱国之情。但作者作为一名法国人,仍然用激烈的语言去谴责英法联军的强盗行径,揭露他们劫掠并焚烧圆明园的罪行,让我们感受到了作者博大的胸襟和正义的立场。而文中作者对圆明园的极尽赞美,用反语对英法联军行为的痛斥和批判,这一赞一讽鲜明的语言特色把作者的态度表现的淋漓尽致。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鉴赏这种辛辣的讽刺的妙处。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在1856年至1860年的第二次鸦片战争中,1860年10月,英法联军攻入了我国北京,对我国的艺术瑰宝圆明园进行了大肆的劫掠,并且焚烧了圆明园。在这件事之后,英法联军统帅之一巴特勒上尉就这次远征征求法国著名作家雨果的意见。作为一名法国人的雨果会对这件事有什么看法呢?今天,让我们来学习《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这篇课文,学过之后,相信大家能找到这个问题的答案。(教师板书课题)二、走进文本,讲授新课第一学程:通读书信,明观点学习任务:默读课文,概括文章内容,明确这封信中作者对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的观点。主问题1: 请同学们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全文,看看这封信主要表达了作者雨果对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的什么观点?文章是从哪几个方面进行论述的?学法指导:1.自学:先自主阅读,围绕主问题进行专题阅读,做批注,形成自己的认知与见解;2.互学:小组内相互交流观点,求同存异,组长做好指导、分工,为展学做准备;3.展学:小组代表展示,分享观点,其他小组可针对性补充或质疑。要求声音洪亮,表达清晰,语言流畅。小结:通过同学们色思考我们得知:这封信表达了作者对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的行径的愤怒谴责和对中国人民的深切同情。是从对圆明园这一奇迹的赞叹和对英法联军强盗行为的揭露两方面来论述的。设计意图:通过问题设计,引导学生整体感知文章的主要内容,明确作者在这封书信中所表达的观点。第二学程:精读书信,再析态度学习任务:再一次精读相关段落,品味作者通过特色语言,运用反语和对比的手法,把自己或赞美或讽刺的态度表达的清晰有力。主问题2:刚才我们通过阅读文本,初步明确了作者的态度。在同学们的表述中,作者愤怒的谴责英法两个对中国人民所犯下的滔天罪行,那么,作者是如何这种强烈的愤慨深入人心的呢?请同学们再读课文,圈画批注重点词句,再次辨析作者态度。学法指导 第一步:自学要求自己精读文章3-5自然段的内容,圈点批注,准备小组内交流。第二步:互学要求(1)把自己的理解与小组成员交流,相互启迪,组员补充。(2)展学准备。组长做好组员的任务分工,做好展学准备。第三步:展学要求(1)观点明确,有理有据,声音洪亮,语言流畅,表达清楚。(2)其他同学认真倾听,积极补充或质疑提问,并评价。(3)展示小组四个人分工明确,有序展示。小结:作者是通过对圆明园这一世界奇迹的赞叹和对英法联军的罪恶行径的讽刺来表现自己的态度的。运用对比和反语的手法使语言表达更鲜明。设计意图:通过此问题,体味作者富有激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