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0304104

2.3测量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课后练习——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物理粤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word含答案)

日期:2024-06-16 科目:物理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37次 大小:512991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学期,word,一册,必修,2019,教版
  • cover
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第三节测量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课后练习2021~2022学年高一物理上学期(粤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练习 一、单选题,共10小题 1.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分别逐个测出每两个相邻计数点间的距离,这样便于记录 B.为使测量更为严谨,应把打下的第一个点作为第一个测量点 C.为了便于测量,应舍掉开头一些过于密集的点,找一个适当的点当作计时起点 D.两相邻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必须是0.1 s 2.某人用打点计时器做“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利用打出的一条纸带画出了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当电源频率为50Hz时,打点计时器每隔秒打一个点 B.小车做匀速直线运动 C.小车在秒时的速度大小是 D.小车的加速度大小为 3.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中,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作v-t图象时,必须用圆滑曲线连线且经过每一个点 B.先使纸带运动,再接通电源 C.牵引小车的钩码越多越好 D.将接好纸带的小车停在靠近打点计时器处 4.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中,算出小车经过各计数点的瞬时速度如下: 计数点序号 1 2 3 4 5 6 计数点对应的时刻/s 0.10 0.20 0.30 0.40 0.50 0.60 通过计数点时的速度/(cm·s-1) 44.0 62.0 81.0 100.0 110.0 168.0 为了计算加速度,合理的方法是(  ) A.根据任意两计数点的速度,用公式a=算出加速度 B.根据实验数据画出v-t图像,量出其倾角α,由公式a=tanα求出加速度 C.根据实验数据画出v-t图像,由图像上相距较远的两点所对应的速度、时间,用公式a=算出加速度 D.依次算出通过连续两计数点间的加速度,算出平均值作为小车的加速度 5.用如图所示的计时装置可以近似测出气垫导轨上滑块的瞬时速度。已知固定在滑块上的遮光条的宽度为4.0mm,遮光条经过光电门的遮光时间为0.040s则滑块经过光电门位置时的速度大小为(  ) A. B. C. D. 6.如图所示,在气垫导轨上安装有两个光电门A、B,A、B间距离为.为了研究滑块的运动情况,在滑块上安装了一宽度为的遮光条.现让滑块依次通过光电门A、B,并记录了遮光条通过两光电门A、B的时间分别为0.010 s、0.005 s,滑块从光电门A到B的时间为0.200 s.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滑块经过A的速度为1 cm/s B.滑块经过B的速度为2 cm/s C.滑块在A、B间的平均速度为1.5 m/s D.滑块在A、B间的平均速度为3 m/s 7.关于“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长木板一定要水平放置 B.为了减小误差在纸带上选计数点时应该每隔四个点取一个计数点 C.使用毫米刻度尺测量计数点间的距离时,要估读到最小刻度的下一位 D.用图线处理数据时,所描图线必须经过每一个点 8.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中,某同学利用纸带上的数据计算出了各计数点对应时刻小车的瞬时速度.然后她以速度v为纵轴、时间t为横轴建立直角坐标系,共描出了10个点,并“拟合”出了小车运动的v—t图象,如下图所示 针对该同学作出的v—t图象,她所在的实验小组的其他四位同学分别交流了自己的看法: ①这10个点无论如何也不在一条直线上,因此小车运动的图象不可能为一条直线,而应为一条光滑的曲线; ②这10个点中有8个点虽然不在一条直线上,但它们紧挨在该条直线附近,只有F和B两个点离这条直线远; ③在这10个点当中只有4个点(A,D,G,I)能画出一条直线上,其余6个点都不在该直线上,这条直线肯定不能表示小车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④与直线偏差较小的点(C,E,H,J)可能是实验误差造成的,而偏离直线较远的点(B,F)则可能是实验中出现失误造成的. 对于以上四种看法,你认为有道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