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课 在网络的天地里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常见虚拟事物,理解虚拟与现实的联系及区别。 (2)了解《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 2、过程与方法: (1)客观地认识因特网的正面和负面效应,树立发挥因特网的积极作用,主动抵制其消极影响的观念。 (2)用正确的道德法制观念去评价各种网络行为。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网络道德和法律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培养学生良好的上网习惯。 教学过程: 1、提问,导入新课 (1)随着技术的发展,网络虚拟事物层出不穷,这些虚拟事物正越来越深入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什么是虚拟世界,它和现实事物的联系和区别是什么? (2)学生思考,教师导入新课。 2、学生探究、师生互动 (1)学习讨论,你在网上还见到哪些虚拟事物? (2)教师积极引导并提出问题:虚拟世界一定是有利的吗?在你们列出的各种虚拟世界中,哪些是值得我们去充分利用的,哪些要尽量避免接触? (3)教师小结:要正确认识虚拟世界的利弊,充分利用虚拟世界的优势。 设计意图:通过探究活动让学生正确地认识虚拟世界,学会理性地对待虚拟世界。教师疏导学生的理解误区,引导他们发现生活中更美好的事物以及虚拟事物积极的一面。 (4)教师提问:作为青少年,需要在网络上培养哪些道德和法律意识呢? (5)学生思考,并让学生了解《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 (6)教师小结:网络行为是现实行为的一种延伸,现实中要遵守的道德,网络上也要遵守。 3、课堂小结、后续活动 (1)网络世界是一个虚拟的世界,但网络世界作为社会的一部分同样受道德和法律的约束和制裁。良好的网络环境需要每一个网民自觉去维护,一个健康的网络环境能让人安全、舒心地享受技术带来的便利,让每一个网民受益。 (2)运用已经掌握的信息技术,创作出关于健康网络生活的作品,并相互交流。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