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0316761

2021-2022学年高中体育与健康人教版全一册 武术概述 课件(32ppt)

日期:2024-05-22 科目:体育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45次 大小:236492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2021-2022,学年,高中,体育,健康,人教
  • cover
(课件网) 武术概述 一、武术的产生和发展 中华武术源远流长,始于原始社会狩猎劳动和部落之争。从原始社会至封建社会,石木兵器变为“五兵”,“五刃”,“十八般兵器”和各种多刃兵器;简单的射、砍、刺、击、发展为规范的刺、劈、崩、点、撩、挂、扎、斩、扫、缠、穿、架、踢、打、摔、跌等。明代武术专著出现后。各拳种、流派泾渭分明,理论、技术自成体系。 1927年6月南京建立“中央国术馆”。1928年和1933年两次举行国术国考,1936年组队赴柏林参加第十届奥林匹克运动会武术表演。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武术成为我国体育事业的组成部分。1955年国家体委设立武术研究室,并将武术列为体育院 、系专业课,1956年成立中国武术协会。 1957年国家体委将武术列为体育竞赛项目。1978年武术列为大学生体育课教学计划。80年代以后,通过专家出访、国际武术邀请赛、世界武术锦标赛等同40多个国家和地区进行友好往来,特别是在北京举行的第十一届亚运会中,武术被列为国际体育比赛项目,并成立了国际武术联合会。 武术的概念 武术概念,是人们认识、研究武术的基本依据。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不同的时期对武术概念的表达不尽相同,它的内涵和外延是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和武术本身的发展而发展、变化的。 从历史上看,有不少归属武术类的名称,春秋战国时称“技击”兵技巧一类);汉代出现了“武艺”一词,并延用至明末:清初又借用南朝《文选》中“偃闭武术”(当时泛指军事)的“武术”一词;民国时称“国术”:新中国成立后仍沿用“武术”一词。 随着历史的变迁,冷兵器的逐步消亡,专用武术器械的生产及拳械套路的大量出现,对抗性项目、武术竟赛规则的制定,武术已演化成为体育运动项目之一。武术的体育化使其内容、形式及训练手段等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反映事物本质属性的概念也在不断变化。发展到今天,武术的基本定义可概括为:武术是以技击为主要内容,以套路和搏斗的运动形式注重内外兼修的中国传统体育项目。 从这一定义出发来认识武术。首先,武术属于中国传统的技击术。它是以踢、打、摔、拿。击、刺等技击动作为主要内容,通过徒手或借助于器械的身体运动表现攻防格斗的能力。无论是对抗性的搏斗运动,还是势势相承的套路运动,都是以中国传统的技击方法为核心的。就人类的社会生活来说,技击术不可能是中国独有的。比较世界各地的技击术,武术不仅在技击方法上更为丰富(诸如快摔法、擒拿法等)。在运动形式上,既有套路的,也有散手的,既是结合的,又是分离的,这种发展模式,也迥然有别于世界上其他技击术。在演练方法上注重内外兼修,演练风格上要求神形兼备,无不反映了中国传统的技击术的运动特点。 其次,武术是体育项目,它明显区别于使人致伤致残的实用技击技术。套路运动中尽管包含丰富的技击方法,但其宗旨是通过演练以提高人的身体素质和攻防能力,进行功力与技巧上的较量,在技术要求上与实用技术有一定的区别,散手运动的技术固然更接近于实用技术,但由于受竞赛规则的规定,亦将其限制在体育竟技运动之内。总之,归结为一点,武术具有明确的体育属性,体育是当今武术的主要属性。社会哲学、中医学、伦理学、兵学、美学、气功等多种传统文化思想和文化观念,注重内外兼修,诸如整体观、阴阳变化观、形神论、气论、动静说、刚柔说等等,逐步形成了独具民族风格的武术文化体系。它内涵丰富,寓意深,既具备了人类体育运动强身健体的共同特征,又具有东方文明所特有的哲理性、科学性和艺术性,较集中地体现了中国人民在体育领域中的智慧结晶。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东方的民族文化光彩。因此,从广义上认识,武术不仅是一个运动项目,而且是一项民族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