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0325999

11《论语》十二章 课件(共70张PPT)

日期:2024-05-01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素材 查看:26次 大小:260034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论语,十二,课件,70张,PPT
    (课件网) 课前准备: 基础训练 课本 笔记本 讲述故事,激趣导入 从前有位老师,他学识渊博,但从不自傲。有一次他 周游列国时,在去晋国的路上,遇见一个七岁的孩子拦 路,要他回答两个问题才让路。一个问题是:“鹅的叫 声为什么大?”他答道:“鹅的脖子长,所以叫声大。” 孩子说:“青蛙的脖子很短,为什么叫声也很大呢?” 他无言以对。他惭愧地对他的学生说,我不如那个孩子, 他可以做我的老师啊! 你能猜出故事中的老师是谁吗? 《论语》被誉为“中国的圣经”,古有宋朝宰相赵普“半部《论语》治天下”之盛名,今有遍地开花的“孔子学院”之盛势。孔老先生的《论语》到底蕴藏着多么强大的力量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论语》中的一些精华,以期你们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答案。 《论语》十二章 1.会背、会写、会翻译十二则语录。 2.积累重点文言实词及句式的用法。 3.领悟《〈论语〉十二章》的深刻含义,体会孔子所倡导的“为学之道”。 学习目标 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相传他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 孔子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圣人”,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与孔子并称“孔孟”。 资料助读 《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 《论语》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共二十篇。 资料助读 1.朗读课文,根据示例的形式勾画并整理出文中生字词。 示例:论(lún)语 殆(dài) 2.你有哪些词语不理解,请查阅工具书仿照示例整理出来。 示例:愠:生气,恼怒。省:自我检查,反省。 3.尝试划分朗读节奏。 示例: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论(lún)语 不亦说(yuè)乎 人不知而不愠(yùn) 三省(xǐng)吾身 传(chuán)不习乎 不逾(yú)矩 学而不思则罔(w ng ) 思而不学则殆(dài) 贤哉(zāi) 一箪(dān)食 在陋巷(xiàng) 人不堪(kān)其忧 曲肱(gōng)而枕之 博学而笃(dǔ)志 读出节奏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细读课文,理解文意 1.用符号标出需要重点理解的词语。 2.结合文下注解、工具书疏通文意。 方法指导:“单”变“双”。如:学———学习 朋———朋友 乐———快乐 温———温习 师———老师 思———思考 知———知道 择———选择 3.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结合注释理解其他章节的意思,将不懂之处圈出来。 文言文翻译五字法 留:文言文中沿用至今意义不变的词语,以及人名、地名、官职等专有名词予以保留; 换:把古今异义词换成相应的现代汉语词语; 调:特殊句式翻译时根据现代汉语的语法习惯调整语序; 补:文中省略的主语、宾语等翻译时必须补出; 删:删去文中没有实在意义翻译时又不影响原义的虚词. 第一章 子曰:“学 ∕ 而 时习之,不 亦 ∕说 乎 ? 有朋∕自远方来,不 亦 ∕乐 乎?人不知∕ 而不 愠,不亦∕君 子 乎 ? ” 按时复习 先生,指孔子 yuè “悦”的古字,愉快 生气,发怒 指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代指学习的内容 也、也是 人家不了解(我) 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间去温习,不也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也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却不发怒(怨恨),不也是君子的行径吗? 志同道合的人 表顺接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