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038073

《孤独之旅》学案(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2012年最新、最优,名师编写)

日期:2024-06-04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学案 查看:52次 大小:16477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2012年,编写,名师,最优,最新,上册
  • cover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大决胜学案 (本学案按课编排,每课分为快乐晨读、课前预学、品读鉴赏、课堂小结四部分,各部分均有详细参考答案。高度突出教学的“有效、高效”的特点。重点突出,难点轻松化解。随堂练习能夯实基础,起到及时检测、反馈、矫正作用。) 郑重声明 本系列资料系原创之作,版权归作者所有,现授权21世纪教育网运营,仅供21世纪教育网的用户下载。未经本人书面授权,严禁任何个人、公司(或网站)对该系列资料进行转载或镜像。其它网站转载该试题亦属盗版行为,本人有权追求其法律责任! 下载其他辑资料可以点击此链接http://news.21cnjy.com/A/130/106/V45970.shtml 下载本作者的其他精品资料可以点击我的主页 10.孤独之旅 快乐晨读 月下独酌 李 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赏析】月夜花下独酌,本是孤独寂寞的,但是诗人运用独特的想像,把月亮和自己的身影凑合成了所谓的“三人”,使孤独的场面变得热闹,侧面反映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全诗构思新颖,想像奇妙,情致深婉,是李白抒情诗中别具神韵的佳作。 课前预学 一、走近作者 曹文轩,19 54年1月生于江苏盐城农村。1974年入北京大学中文系读书,后留校任教。主要作品有:《红瓦》《_____》《山羊不吃天堂草》等。他的作品获得了各种学术奖、文学奖等40余种。 二、追溯背景 曾经获得“宋庆龄文学奖金奖”的《草房子》,可以说是中国当代一部比较有代表性的“成长小说”。它以九章二十余万字的篇幅,以一座由十几幢草房子建成的小学为背景,描绘了桑桑、杜小康、秃鹤、纸月、细马等几个少男少女读书、生活、成长的历程,既弥漫着艰辛与苦痛,又闪烁着奇妙迷人的人性光芒。《草房子》一书的结构也很独特。在几个主要人物贯穿始终的前提下,每一章(或相同题目的两章)相对独立,着重于刻画一个少年的成长。杜小康的成长,则源自他们家“一落千丈”的衰败和他跟随父亲到遥远的芦荡放鸭时所承受的即使成年人也很难忍耐的孤独。 课文《孤独之旅》虽是节选,但是故事情节十分完整,有很深的思想内涵和教育意义。 三、字词积累 1.读准字音 嬉闹(xī) 凹地( ) 狗吠( ) 胆怯( ) 恶劣( ) 撅断( ) 抠( ) 觅食( ) 眺望( ) 肥硕( ) 给予( ) 戳破( ) 2.辨清字形 3.理解词义 乖巧 撩逗 胆怯 天昏地暗 歇斯底里 置之不理 一落千丈 浩浩荡荡 芦荡 无忧无虑 仓皇 乖巧 :合人心意,讨人喜欢。 _____:挑逗,招惹。 _____:胆小,畏缩。 _____:也叫苇荡,生长大片芦苇的浅水湖。 _____:匆忙而慌张。 _____:形容地位、景况、声誉等下降得很快。 _____:原形容水势广大的样子。后形容事物的广阔壮大,或前进的人流声势浩大。 _____:形容乌云密布或刮大风时飞沙漫天的景象。 _____:没有一点忧愁和顾虑。 _____:形容情绪异常激动,举止失常。本文是指暴雨来势猛烈,超乎平常。 _____:放在一边不理不睬。 合作探究 四、初步感知 1.这篇文章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表达了什么主题? _____ 2.在离家放鸭的生活中,杜小康的心理活动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变化而最终完成“孤独之旅”? _____ 3.小说的标题是“孤独之旅”,对杜小康这样的孩子来说,“孤独”的含义是什么? _____ 五、文本探究 1.小说主人公是杜小康,但作者以较大的篇幅来写他父亲和鸭子的用意是什么? _____ 2.课文标题“孤独之旅”能否换用其他标题?作者选用此标题的用意何在? _____ 品读鉴赏 平实的语言风格 本文语言平白、朴实,没有过多的文采修饰,符合少年主人公单纯、简单的生活。文中的写景状物准确、细致,如“鸭群在船前形成一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