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一单元 微小世界 复习课件 单元知识梳理 单元 板块 知识点 微小世界 放大镜 放大镜的功能和特点 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 放大镜下的昆虫的一些特征 放大镜下的晶体 晶体的概念;自然界中大部分的固体物质都是晶体或由晶体组成;晶体的形状;制作晶体的方法 怎样放得更大 自制简易显微镜;显微镜的发明与发展 单元知识梳理 单元 板块 知识点 微小世界 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一) 细胞的发现;显微镜的结构和使用 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二) 生命体是由细胞组成的;叶绿体和气孔的作用 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三) 水中微生物的观察;微生物的特征 微小世界和我们 微小世界与我们的关系 知识回顾 1.放大镜 正确使用放大镜 我们可以把放大镜移至眼前,再移动物体 ,直至图像大而清晰。 或者将物体放好位置,将放大镜移动与眼睛和物体之间,直至图像大而清晰。 放大镜也叫凸透镜,特点是中间厚 、两边薄。 知识回顾 近视眼镜的镜片是凹透镜,能缩小物体的图像。老花镜的镜片是凸透镜,能放大物体图像。 放大镜能显现物体的细微之处,使我们获得更多的信息。 放大镜的放大功能只与放大镜的凸度有关,与放大镜的大小无关。 格罗斯泰斯特发明了放大镜,培根发明了眼镜。 广口瓶、玻璃杯、烧瓶、烧杯、塑料袋(盒)装水,冰块、水滴、透明玻璃球都有放大功能。(注:横向放大,纵向不放大)。 知识回顾 2.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 借助放大镜,我们观察到了昆虫世界更多的秘密。 在放大镜下观察,我们发现不同昆虫的触角形状不同。 在放大镜下,我们发现蜻蜓的眼睛是复眼。 苍蝇在竖直光滑的玻璃上不会滑落,这跟它脚上的吸盘有关,与它的翅膀无关。 通过观察可知,蝴蝶翅膀上布满的彩色小鳞片其实是扁平的细毛,蟋蟀的耳朵长在足的内侧,苍蝇的眼睛是复眼。 知识回顾 3.放大镜下的晶体 食盐、白糖、味精的颗粒都是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人们把这样的固体物质叫做晶体。 许多岩石是由矿物晶体集合而成的。花岗岩中的矿物晶体主要有长石 、云母 、石英等三种。 自然界中大部分的固体物质都是晶体或由晶体组成。玻璃、珍珠、松香和琥珀不是晶体集合而成的。 知识回顾 晶体的形状多种多样,但都是很有规则 。一般来说,同种物质的颗粒形状都大致一样。 有的晶体较大,肉眼可见,有的较小,要在放大镜或显微镜下才能看见。 制造晶体的方法有蒸馏 、 降温等。 知识回顾 4.怎样放得更大 调节显微镜两块凸透镜之间的距离 ,可获得更清晰的图像。 生物学家列文 虎克成了世界上最早的可以放大近300倍的金属结构的显微镜。 为了看到更小的物体,人们又研制出电子显微镜和扫描隧道显微镜。电子显微镜可把物体放大到200万倍。 知识回顾 5.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一) 英国科学家罗伯特 胡克用自制的复合显微镜在世界上第一个看了细胞。 显微镜主要由目镜、调节旋钮、物镜、载物台、反光镜等组成。 知识回顾 使用显微镜的注意事项 物体必须制成玻片标本,才能在显微镜下观察到它的精细结构。 如果目镜、物镜上分别标着“10×”、“16×”,那么物体的图像将被放大160倍。 载玻片移动的方向与从目镜里看到的物体图像移动的方向是相反的。 通过调节载物台下的反光镜,可以增加目镜中标本图像的亮度。 如果目镜或物镜的镜面比较脏,要用擦镜纸而不能用手直接擦。 知识回顾 6.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二) 细胞学说的建立被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大量的研究事实说明生命体是由细胞组成的。 气孔是植物气体和水汽蒸腾的通道。 叶绿体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基本场所。 知识回顾 7.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三) 池塘里的一滴水中含有许多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