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0427315

2022高考政治一轮复习必修4 第三单元 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学案(4份打包)新人教版

日期:2024-11-23 科目:思想政治 类型:高中学案 查看:81次 大小:300340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2022,意识,人教,新人教,打包,4份
    第36课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探究活动落实素养  议题式探究 读·思·写 核心素养提示 议题:共同体意识的哲学意蕴 情境一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积极培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共同体”话语和命题,开启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一个全新视域。 情境二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作为自己的使命。”“各国人民同心协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现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显著优势”列为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十三个显著优势之一。抗疫斗争中,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攀升至新高度,进一步凝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伟力。 情境三 一方面,三种共同体之间有着内在同一性。另一方面,这三种共同体又有差异。人与自然之间的共同体关系,所用的是一个“是”字,表明这是一种客观实在的事实,而关于人与人之间的命运共同体,所用的则是“建设”“培养”和“构建”。表明这一类关系是人类通过自身的活动历史地建立起来的。 1.用联系的特点的知识说明三种共同体意识的哲学依据。(或哲学智慧) 2.用整体和部分关系的知识说明三种共同体意识的内在同一性。 政治认同: 坚定四个自信,认同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科学精神: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法治意识: 遵守环保、生态以及与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有关的法律法规。 公共参与: 参与环境保护以及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活动;在对外交往中维护国家形象。 必备知识关键能力  考点一 联系及其特征 精梳细理———重基础 1.联系的含义:所谓联系,就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2.联系的特征及其方法论要求 联系观 原  理 方法论 联系的 普遍性 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联系。每一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之间也是相互联系的。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 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用孤立的观点看问题 联系的 客观性 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自在事物和人为事物的联系都具有客观性 要求我们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联系是客观的,并不意味着人对事物的联系是无能为力的。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联系的 多样性 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事物的联系也是千差万别,多种多样的 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坚持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易混易错 1.联系具有普遍性意味着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有联系。 提示× 联系具有普遍性并不意味着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有联系,因为联系是普遍的,又是具体的、有条件的,条件存在,才会产生某种联系。 2.联系是客观的,说明人们无法改变事物间的联系。 提示× 联系是客观的,是指联系是事物本身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人不能随意改变事物之间的固有联系,但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创造条件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3.人们可以根据主观的需要或者愿望等建立新的联系。 提示× 联系具有客观性,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建立新的具体联系要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而不能根据主观的需要或者愿望等。 4.人为事物的联系具有“人化”的特点,因而是主观的。 提示× 联系具有客观性,自在事物的联系和人为事物的联系都是客观的。 博闻广积———提能力 1.正确理解联系的条件性 (1)任何事物都处在普遍联系之中,任何具体事物的存在都是有条件的,任何具体联系无不依赖于一定的条件,随着条件的改变,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联系的性质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