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0461879

专题04 第四单元“语言要连贯”(八上)-部编版八年级语文单元同步作文教学案

日期:2024-06-04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86次 大小:4738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单元,专题,-部,教学,作文,同步
  • cover
4.部编八上语文第四单元“语言要连贯”同步作文教/学案 【话题导入】 写文章和说话一样,应当做到语言连贯,连贯是从语言的组合衔接上对语言运用提出的要求,即语言要前后相连,上下贯通,而不能前后脱节,条理混乱。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语意方面的,包含句与句之间内容上的一致、语句的感彩前后一致、行文围绕一个统一的话题等;二是形式方面的,包括恰当的语序、合适的语体色彩、前后一致的句式、句与句之间的呼应等。 一篇文章之中,先说哪一段,后说哪一段;一段之中,先说哪一句,后说哪一句,都要作通盘考虑,合理安排,尽可能使文章语意畅达,前后贯通,一气呵成。如果文章语言不连贯,读起来就磕磕绊绊,令人费解。 语言连贯与否,是衡量一篇作文优劣的重要标准之一。 【目标要求】 1.了解语言连贯对于写作的重要性。 2.知晓什么是语言连贯及掌握语言连贯的方法。 3.运用所学知识,写作时能做到顺序合理,衔接自然,前后连贯。 【写作点拨】 要使文章语言连贯,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话题前后统一 叙述一件事情,或者说明一个道理时,要保持话题的前后统一。每个句子要围绕统一的话题,使句子的话题与段的话题一致;每个段要围绕统一的话题,使段的话题与全文的话题一致。话题前后统一,是保持语言连贯的首要条件。例如: 我对松树怀有敬意的更重要原因却是它那种自我牺牲精神。你看,松树的叶子可以榨油,松树的干是用途极广的木材,并且是很好的造纸原料;松树的脂液可制松香、松节油,是很重要的工业原料;松树的根与枝又是很好的燃料。更不用说在夏天它自己用枝叶挡住炎炎烈日,叫人们在绿阴如盖下休憩;在黑夜,它可以劈成碎片做成火把,照亮人们前进的道路。总之一句话,为了人类,它的确是做到了“粉身碎骨”的地步了。 这段话歌颂松树的自我牺牲精神。第一句总提对松树的自我牺牲精神怀有敬意,第二三句分述它为人类献身的具体表现,最后一句总结。每一句话都围绕这个统一的话题展开,语意连贯、自然。 几句话说明一个话题,或几段话表述一个中心,中间不要插入与这一话题或这一中心无关的话。否则意思跳跃或中断,话题转移,影响语言的连贯。例如: 到今年2月初,原定的研究工作已经完成,部分研究成果已发表在最新一期的《北京大学学报》上。这虽然还是初步的研究成果,但它的巨大意义是不难理解的。在长达1.6亿多年的中生代,……尤其对了解恐龙在6000多万年前灭绝的原因,更为重要。而这些研究均极为困难,因为很有用的研究材料太少了。 这段话主要是对研究恐龙蛋化石重大意义的说明,后边突然插入“而这些研究均极为困难”一句,致使话题转移,影响了语言的连贯。 二、表述角度一致 说话也好,写作也好,说明一个意思,描述一个对象,总要有一个表述的角度,包括时间角度、空间角度、人称角度等。一句话或意思联系紧密的几句话,表述的角度应该前后一致。角度一致,语言才能连贯。例如: 他童年时候讨过饭,少年时候在财东马房里睡过觉,青年时候又在秦岭荒山里混过日子,简直不知道世界上有什么可以叫做困难。他觉得照党的指示给群众办事,受苦也是享受。 这段话由两个复句组成,都以“他”为表述对象。前一个复句的三个分句都从他的生活的时间的角度来表述,后一个复句的两个分句都以他的感受为表述角度,语气连贯,语意畅达。 如果不注意语言表述的角度,一会儿以“我”为观察的主体,一会儿又以“他”为叙述的主体,或者一会儿说“天”,一会儿谈“地”,叙述角度不断变换,就会影响语言的连贯。例如: 1936年12月9日,欲赴临潼向蒋介石请愿的西安学生,在几座城门均被国民党关闭的情况下,于中正门(今解放门)向军警发动了强大的宣传攻势,终于感动守城军官及门卫,打开铁锁,冲出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