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到实验室去 探究燃烧的条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提高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活动与实验探究,学习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辩证地认识燃烧现象,使学生体会到学习化学的价值,感受化学对改善个人生活和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增强安全意识。 教学重点 设计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 教学难点 实验方案的设计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导语】奥运火炬传递是奥运会的重头戏,2000年悉尼奥运会的火炬实现了水下传递,请看视频。 【视频】水下传递奥运火炬 【提问】俗话说:“水火不相容”,火炬为什么能在水下燃烧?燃烧到底需要什么条件?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一起进入今天的学习。 【板书】探究燃烧的条件 二、探究新知 (一)猜想回顾 【引语】燃烧是人类社会最早利用的化学反应之一,燃烧与人类的生活以及社会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 燃烧需要哪些条件呢?请同学们根据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大胆的进行猜想,并跟小组内的同学分享。 【抽生回答】燃烧需要可燃物、氧气、还需要温度达到一定的程度。 【提问】同学们对燃烧的条件进行了大胆的,猜想的依据是什么? 【抽生回答】(1)煮饭生火时,木柴可以燃烧而灶里的泥土不可以燃烧,猜想燃烧要有可燃物。(2)燃着的木条伸进氧气中燃得更旺,而伸进二氧化碳中会熄灭。猜想燃烧要有氧气。(3)天冷时摩擦双手会发热,常温下存放的火柴不会燃烧,而火柴与火柴盒的侧面摩擦会发生燃烧。猜想燃烧要达到一定的温度。 【小组讨论】日常生活中常用的灭火方法有哪些?怎样才能使炉火烧得更旺? 【抽生回答】土埋,吹灭,浇水,封闭等;通风,粉碎,架空等。 (二)合作探究 【过渡】化学来源于生活,我们应该多观察,积累生活中的化学常识。根据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需要用实验验证同学们的猜想是否正确。我们先来验证燃烧需要可燃物这个猜想。老师邀请你们当设计师,请大家根据老师给同学们提供的器材,小组讨论设计出实验方案。 【抽生回答】在酒精灯上分别点燃石灰石和纸条;在酒精灯上分别点燃玻璃棒和小木条;在酒精灯上分别点燃浸过酒精和水的木条。 【小组合作实验探究】各小组认真实验并观察实验现象。 【抽生汇报】纸条能燃烧,石灰石不能燃烧;小木条能燃烧,玻璃棒不能燃烧;浸过酒精的木条能燃烧,浸过水的木条不能燃烧。说明燃烧需要可燃物。 【质疑再探】为什么浸过酒精和水的木条点燃的时候现象不同?这个实验方案有哪些不足? 【抽生回答】酒精能燃烧,从而促进了木条的燃烧;水不能燃烧,从而阻止了木条的燃烧,待水分蒸发后,木条重新燃烧。 【讲解】下面我们继续探究“燃烧还需要氧气以及温度要达到一定程度”。为了让探究得以顺利进行,要先了解“着火点”这个概念。着火点是可燃物燃烧需要的最低温度,是物质的一种固有属性,不同的可燃物着火点是不同的。 【小组合作实验探究】老师给同学们提供以下器材和药品:乒乓球碎片,滤纸碎片,煤块,纸条,纸船,水,烧杯,秒表。请小设计师们继续发挥你们的聪明才智,小组合作设计出探究“燃烧需要温度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的实验方案。 【抽生回答】乒乓球碎片先燃烧,滤纸碎片后燃烧;纸条先燃烧,煤块很长时间燃烧部分;纸船很快燃烧,盛有水的纸船很长时间才能部分燃烧。说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质疑再探】对课本的实验方案能否优化? 【抽生回答】同时加热两只纸船,观察哪只纸船先燃烧。 【讲解】我们的设计师今天表现的特别棒,为你们点赞! 【小组合作实验探究】请同学们利用桌面上老师提供的器材和药品小组合作设计出探究“燃烧需要氧气”的实验方案。 【抽生回答】分别点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