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0496217

3.14树叶中的比 教案--六年级数学上册 苏教版(表格式)

日期:2024-06-20 科目:数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16次 大小:615366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3.14,树叶,中的,教案,六年级,数学
  • cover
3.14树叶中的比 年级 六 学科 数学 主题 树叶中的比 主备 教师 课型 新授 课时 1 时间 导学 教师 教学目标 使学生能收集数据并进行计算,探索发现一些常见树叶的长与宽的比,能根据树叶长与宽的比判断这个树叶是那种树的叶子。 2.使学生经历收集数据、计算比较、合作交流等实践活动,感受收集数据的作用,体验数据的随机性,体会从数据里可以发现规律,进一步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发展数据分析观念。 3.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到现实生活中存在的“比”,感受到数学活动的意义及价值,增强学生学习数学、应用数学的兴趣。 教学 重、难点 教学重点:探索并发现树叶中长与宽的比的特点。 教学难点:探索并发现树叶中长与宽的比的特点。 导学方法 通过学过的比的知识和收集数据,进行计算,探索发现一些常见树叶的长与宽的比,发现树叶中长与宽的比的特点。 导学步骤 导学行为(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学教师 复备 回顾旧知,引出新课 导入新课 课前大家收集了很多种树的树叶,请你仔细观察采集的树叶,看看每种树叶有什么特点。 师出示一些常见的树叶图, 你们认识这些树叶吗?把你认识的树叶告诉大家。 交流后,提问:如果老师再出示这里面的一种树叶,你能判断是哪种树叶吗? 交流后小结:同一种树叶的形状相似,从数学的角度来看,反映了什么特点呢?(长和宽的比的比值接近)不同的树叶的形状一般不同,在数学上又反映了什么特点呢?(长和宽的比的比值不一样) 怎样才能比较这些不同的树叶长与宽的比,或者同一种树叶长与宽的比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树叶中的比”。 通过谈话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知探索 例题 精讲 探究新知 提出问题。 怎样可以知道每种树叶长与宽的比,或者同一种树叶长与宽的比呢?说说你的想法 。 交流:同学们能想到先测量树叶的长和宽,再比较长与宽的比值。测量、计算、比较,确实是我们探究数学问题常用的好方法,那我们就用想到的方法一起动手实践,来比较不同树叶长与宽的比值和同一种树树叶的长与宽的比。看有什么发现? 动手实践,自主发现 1、举例介绍树叶的长、宽 动手实践之前我们先来弄清树叶的长指的是什么,宽是指的是什么? 交流 2动手实践 出示活动要求: (1)6人一组,每组测量6种不同树的树叶,组长负责分工; 每人测量10片同一种树叶的长与宽,并算出每片树叶的长与宽的比值(得数保留一位小数)填入表里。 计算出你测量的树叶长与宽比值的平均数; 在小组里交流各自测量10片树叶长与宽的比值的平均数,每人记录填写在表格里;、 将测量和计算的结果与相应树叶的形状对照,看看树叶形状的长、短、宽、窄和比值又什么关系,在小组里说说你有什么发现。 学生操作实践,收集记录数据并进行相应的计算。 组织比较交流。 你测量的是哪种树叶,比较每片树叶长与宽的比值你有什么发现? 交流后小结 :同一种树叶的长和宽的比比较接近。虽然大小可能不同,但形状相似。 如果不是同一种树叶,对照它们的比值和树叶形状的长、短、宽、窄,你对形状和比值大小的关系有什么发现吗? 交流后小结:不同的树叶的长和宽的比的比值不一样,所以形状一般是不同的,但如果比值接近,它们的形状也是不同的,形状不同比值就不一样,长与宽的比值越小,树叶就显得宽一些,比值越大,树叶就越长。 回顾反思,交流收获 师生小结:大自然隐藏着很多有趣的规律,用数学的眼光观察,能发现许多数学现象和问题,如果平时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就能发现和提出数学问题,想到解决数学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在数学学习中测量、计算、比较是常用的方法,可以帮助我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发现现实世界中存在的规律。 让学生通过测量、计算、比较,发现树叶中的规律 让学生掌握总结树叶中的规律 课堂检测 三、实际运用,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