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活动4 打扫校园 教学目标: 1、劳动观念:学生动手参与“打扫校园”劳动实践活动,感悟劳动的价值和意义,树立劳动光荣的观念,增强公共服务意识。 2、劳动精神:学生在实践中培养勤劳奋斗的劳动精神,分工合作的团队精神和创新思考的科学精神,将动手动脑融为一体。 3、劳动能力:学生在劳动实践中掌握打扫校园的劳动技能和垃圾分类方法。 4、劳动习惯和品质:通过劳动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积极的劳动态度,养成热爱劳动、爱护环境卫生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打扫校园的方法。 教学难点:垃圾分类。 教学准备: 扫帚、拖把、簸箕、铁锨、垃圾夹、抹布、水桶、垃圾袋、垃圾篓、手套、袖套、牛奶盒等。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看看讲讲 指导学生思考打扫校园前要做的准备工作时,可以同时做好任务的分工,根据具体项目的需要和学生实际特点,做出合理的人员安排。 学生讨论发言和记录,教师在黑板上列出任务清单:打扫校园需要清理哪些地方 我们要完成哪些项目 明确任务并做好分工后,发放工具,动手演示工具的使用方法,尤其提醒学生使用工具时,做好安全防护措施。 二、巧手工作坊 指导学生学习打扫校园的方法。 清扫地面时,注意地面的材质:如果是水泥地板,天气干燥时应该先洒水,避免扬起灰尘,造成环境污染。用扫帚清扫完毕后,走廊和过道还需要用拖把拖干净。如果是土质地面,应先安排同学捡杂物,用铁锨处理土堆泥块,注意使用铁锨时应轻拿轻放,避免砸到脚伤到自己,用扫帚时不要用力猛扫,轻轻扫去垃圾杂物即可。 清理花坛时,应做好安全防护工作,先用木棍在花坛杂草上扫一扫,确认没有蛇或老鼠等危险生物再动手。拔草要戴上手套和袖套,避免裸露的皮肤被草叶割伤或被蚊虫叮咬,俯下身去拔草,起身抬头时不要动作幅度太大,避免植物枝干触碰到眼睛。落入花坛的枯叶、纸片和其他杂物垃圾,可以使用垃圾夹夹起,分类放到垃圾袋里,再集中放置到相应的垃圾桶里。 垃圾分类时,应该先带领学生认识垃圾桶上的分类标志,并说明各个标志对应的垃圾科类,再指导学生对垃圾进行分类。学生有疑惑时,可以组织学生讨论。在交流中思考,在合作中学习。 三、劳动小奥秘 先请学生谈一谈他们所了解的垃圾分类知识,说说他们平常生活中是怎样处理垃圾的。比如如何处理空牛奶盒。在了解了学生现有的知识基础和现实困惑后,再引入牛奶盒的处理方法,这里虽然是知识延伸,但是也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可以带领学生按步骤进行操作,在劳动中学习先进的环保理念,掌握实用的垃圾处理方法。 四、我来实践 教师指导学生在动手操作时形成经验成果,填写小组打扫记录,进一步明确工具的使用方法,并对打扫效果进行自评。在这个环节,可以采用小组互评的方法,评选出优秀小组和优秀个人,邀请优秀个人分享劳动心得,既肯定先进,也激励学生学习认真细致的劳动态度,掌握劳动技能和方法。 五、拓展 1、什么是垃圾分类 垃圾分类指按一定规定或标准将垃圾分类储存、投放和搬运,从而转变成公共资源的一系列活动的总称。 2.如何进行垃圾分类 我们在街头、校园都能看到垃圾桶上不同的分类标志。 投放可回收物时,应尽量保持物品清洁干燥,避免污染;立体包装应清空内容物、清洁后压扁投放;易碎或有尖锐边角物品应包裹后投放。 玻璃制品应去掉瓶盖,撕掉瓶身标签,清除残留物、洗净晾干。 用于捐赠的旧纺织物、应清洗干净,打包后投放至捐赠点:废弃纺织物应捆劳后投放至可国收物收集容器:污染严重的废弃纺织物应投放至其他垃圾收集容器 。 废主要包括报纸、期刊、图书、各种包装纸等。注意纸巾和厕所纸由于水溶性太强不可回收。可回收废纸应折好、压平、捆牢,回收投放时应避免受到污染。大块纸板不宜直接投入可回收物收集容器,应规整后置于投放点或预约上门收集。 金属物主要包括易拉罐、罐头盒等。金属易拉罐应进行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