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0559379

四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15课 装饰小瓶罐 沪教版(表格式)

日期:2025-10-28 科目:美术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79次 大小:217395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四年级,上册,美术,教案,15课,装饰
  • cover
教学设计 单元主题:我眼中的静物 课题:《装饰小瓶罐》 课时:1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知道小瓶罐罐身上的连续纹样会有透视现象与变化,学会为小瓶罐绘制符合圆面透视规律的连续纹样。过程与方法:在尝试与对比中发现符合圆面透视规律的连续纹样呈现弧形 ,并在欣赏与体验中学习绘制符合圆面透视规律的连续纹样的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符合圆面透视规律的连续纹样的装饰美,激发艺术源于生活、表现生活的情感。教学重点:符合圆面透视规律的连续纹样教学难点:符合瓶罐弧面结构连续纹样近大远小效果的绘制 内容分析: 《装饰小瓶罐》是四年级第一学期第七单元《我眼中的静物》的第二课。整体单元目标是通过观察写生小瓶罐,发现圆面的透视变化规律及具体装饰方法。第一课主要是通过写生小瓶罐,完成对圆面透视变化的认识,第二课主要是运用连续纹样装饰符合圆面透视的瓶罐。因此,本课主要以第一课时为基础,在学生认识圆面透视现象的基础上,从彩陶文化入手,让学生感受彩陶文化及其连续纹样所表达的先民们的思想感情及生活环境,并由此为本节课的情感主线,让学生从主观体验出发,设计符合圆面透视的连续纹样装饰,并装饰美化瓶罐造型,感受连续纹样在瓶罐上的装饰美感以及对古老文化的崇敬之情。也在此过程中,体验写生的魅力,为后续的写生人物做铺垫。学情分析: 学生在二年级学过《连续的图形》《剪剪小窗花》,对连续纹样已有一定的基础认识,知道连续纹样的特点。在三年级又学过《身边的方形物体》《圆柱体的装饰》等,对立体事物的概念以及透视现象也有了认知基础。前一课时,学生通过写生小瓶罐,对小瓶罐的圆面透视变化已经有了认知,本课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运用之前学习过的连续纹样来装饰具有圆面透视的瓶罐。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仅仅是对瓶口、瓶底的透视认知,缺乏对整个瓶身的透视理解,所以需要观察和发现。另一方面,学生对连续纹样缺乏具体的表现方法,从认知到表现还需要一个学习过程,这也就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为了便于学生操作,将它分解成弧形—定点—连线的具体方法。由于学生之间存在着能力、认知、兴趣的差异,所以在连续纹样的表现上,瓶罐的透视造型上,以及美化瓶罐的能力会呈现出丰富的差异资源。 教学过程 时间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2 两分钟预备活动 1、复习旧知———小练笔要求把小瓶罐添画完整。板书:小瓶罐 符合圆面透视规律 小练笔:按照圆面透视规律添画小瓶罐。 通过添画,即是对旧知的复习,又是对后续作业铺垫。 5 一、尝试与讨论(解决瓶罐上呈现弧形表现立体感的认知) 1、欣赏引出学习内容并揭题1)ppt出示陶罐图片2)揭示课题:装饰小瓶罐板书:连续纹样 装饰2、组织尝试1)交流连续纹样的装饰位置2)尝试:在瓶罐上画出装饰位置3、组织比较与讨论1)出示尝试作业资源A、瓶罐上平行的线条B、瓶罐上弧形的线条2)观察教具并小结:瓶罐上平行的直线产生透视现象,呈现弧形,与瓶口、瓶底立体感表现统一了C、瓶罐上弧形弯度不同的线条3)观察教具并小结:弧形离视平线越远,弯曲程度越明显4、组织调整弧形 1、欣赏感受陶罐并明确学习任务。2、交流连续纹样装饰位置并尝试画出位置。3、对比发现瓶罐上的圆面透视规律。4、明确瓶罐上的圆面透视规律。5、调整弧形。 通过交流连续纹样的位置并画出其在瓶罐上的位置,形成作业资源。然后通过对比发现瓶罐上符合圆面透视规律的弧形,进一步通过ppt视觉感知,明确运用瓶罐上的圆面透视规律及表现方法。 3 二、比较与发现(解决连续纹样在瓶罐上表现的具体方法) 1、组织辨析与思考1)出示尝试作业资源A、不是连续纹样B、连续纹样,但没有按弧形排列C、连续纹样,按弧形排列D、按弧形排列,且呈现近大远小2)引导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