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拿来主义》教案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梳理文章结构,掌握先破后立的论证结构。 2、了解文章因果论证、比喻论证等论证方法,深入理解“拿来主义”的内涵。 3、学会将因果论证、比喻论证等论证方法运用到议论文写作片段中。 二、教学重难点:同教学目标 三、教学方法:学讲法、小组合作学习法、朗读法 四、教学课时:1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2分钟) 《觉醒年代》鲁迅图片,请同学们看看这是谁?———鲁迅先生。导学案里已经有关于他的一些资料补充,同时我们对鲁迅先生已经不陌生了,从小学到现在学过好几篇他的文章,上学期就学了他的《纪念刘和珍君》,虽然每次我们都会被其犀利的文笔所折服,我们也还是要想真的猛士一般,直面鲁迅的文章。所以今天我们一起走进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探究其中的论证方法。 先检查一下大家的预习任务是否完成。 二、自学检测:(5分钟) 1、本文题为拿来主义,探讨的是什么问题?中心观点是什么?在哪里出现? 预设:探讨如何对待外来文化和传统文化的问题。中心观点:所以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在第7段提出。 观点在行文中间才出现,之前都做了什么? 预设:在“拿来主义”之前,先谈到了“闭关主义”、“送去主义”、“听凭送来”几种情况。 几种情况都是作者所反对的。 “闭关主义”———给枪炮打破了大门,碰了一串钉子———封闭落后。 “送去主义”———子孙们、残羹冷炙做奖赏, ———亡国灭种。 “听凭送来”———被“送来”东西吓怕了 ———毒害侵略。 这说明这几种方式都不可取,所以我们就只有“拿来”。 结合对议论文论证结构的了解,请分析本文文章论证结构。 为什么要拿?———拿来主义是什么?———要怎么拿? 作者并不是一开始就提出观点,而是先提出了几种有危害的现象,先否定,再肯定,这种方式叫做“先破后立”,也叫“驳论”。我们在写作的时候也可以学习使用这种构思思路。 三、课文研读、深入文本: 齐读1———7自然段,边读边思考下列问题:(8分钟) ①除拿来主义之外,还有哪些主义? ②这些主义的表现、本质和结果是怎样的? ③作者运用了哪些方法论证其观点,提到了那些人? 因果论证:因为这些方法都不足取,所以要实行拿来主义; 举例论证:梅兰芳博士等; 类比论证:尼采自诩为太阳而发疯与中国某些人自大的危害是一样可怕的。送去主义者的言论与尼采自诩太阳在本质上是相似的 2、前半部分已从反面论述了应该实行拿来主义,那么拿来主义的具体做法是什么?我们边听读,边思考问题。(10分钟) 3、请2、3、4小组选派你们组朗读的最好的一位同学来朗读课文的最后三段。(思考并小组讨论) 问题:①拿来主义者应该怎么拿? ②除了拿来主义者,文中还有几类人,你能找出来吗? ③文中的大宅子、鱼翅、鸦片、烟枪和姨太太分别代表了什么?在对待文化遗产过程中,真正的“拿来主义”者是怎样做的? 孱头 比喻懦弱无能,害怕继承的人 不敢接受 昏蛋 比喻割断历史,盲目排斥,貌似彻底革命的人 彻底否定 废物 比喻欣然接受遗产中不良成分的毒害的人。 全盘接受 拿来主义者 占有、挑选 继承、学习、模仿 ④这种用人们熟知的事物作比喻来证明论点的方法是什么? ———比喻论证。 学了鲁迅先生的比喻论证,我们一起来用一下。(15分钟) 先复习一下其概念: 用人们熟知的事物作比喻来证明论点。此外,在驳论中,往往还采用“以尔之矛,攻尔之盾”的批驳 方法和“归谬法”。在多数议论文中往往是综合运用的。 面对苦难,我们不能一味畏惧退缩,苦难不会因为你的畏缩而消失,我们应该直面困难,同困难做斗争,战胜它。 A干瘪,枯燥,说教性太强,毫无趣味 (B)苦难像条狗,你越是怕它,它就越凶,撵得越紧;如果你勇敢些,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