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0572184

23《孟子》三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课件(共37张PPT)+教案+同步练习

日期:2024-05-03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74次 大小:4824576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孟子,三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课件,37张,PPT
    (课件网) 《孟子》三章 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 新知导入 二千多年前的一个晚上,一豆青灯之下,一位鬓发斑白的老人,就着数片烘干的竹简写下了191个篆体汉字。文章篇幅虽然精短,但其中光辉的思想却闪耀经年,传诵至今。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课文———《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学习目标 1、借助注释和工具书大致读懂课文,了解主要内容,把握文章观点和思路。 2、反复诵读,体会孟子说理的特点。 3、积累文言词语和名言警句,背诵课文。 新知讲解 作者简介 孟子,名轲, 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政治家、 教育家。儒家学派代表人物。被尊称为“亚圣” ,与孔子合称 “孔孟”。主张:“仁政”统一天下。反对暴政,反对战争。 作品介绍 《孟子》共七篇,记录孟子与其弟子的思想言论和政治活动等的书。 《孟子》《大学》《中庸》《论语》合称“四书”。 孟子的文章自成风格,其文思想深刻,说理透彻,气势充沛,开合自如,长于论辩,有很强的说服力。 写作背景 战国时期,诸侯各国之间的吞并战争日益激烈,为了求得生存,乃至建立霸业,各国君主不约而同地崇尚武力而不体恤百姓。面对这种现实,孟子提出了他的治国理想。 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 ),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 )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 )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 )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guō sù yù pàn 读准停顿 齐读课文。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天时:指有利于作战的时令,气候。 地利:指有利于作战的地形。 人和:众人的团结一致。 译文:有利于作战的气候条件,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众人的团结一致。 根据注释,译读课文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三里之城:方圆三里的内城。城:内城。 郭:外城。在城外加筑的一道城墙。 环(huán):包围。 夫:句首发语词,不译。 译文:一座方圆三里的小城,有方圆七里的外城,四面包围起来攻打它,却不能取胜。采用四面包围的方式攻城,一定是得到有利于作战的天时之处了,可是却不能取胜,这是因为有利于作战的天时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呀。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城非不高也:城墙不是不高。非:不是。 池:护城河。 兵革:泛指武器装备。兵,武器;革,甲胄,用以护身的盔甲之类 坚利:坚固精良。 多:充足。 而:然后 利:精良。 委:放弃。 去:离开。 译文:城墙不是不高,护城河不是不深,武器装备不是不精良,粮食不是不多,弃城而逃,这是因为地理的优势比不上众人团结一致啊。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域:名词用作动词,是限制的意思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