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05782

大纲版第五册《齐桓晋文之事》随堂训练教师版

日期:2024-05-17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17次 大小:5677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大纲,第五,齐桓晋文之事,随堂,训练,教师
  • cover
1.选出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 ) A.衅钟(xìn) 褊小(piān) 胡龁(hè) B.彼恶知之(wǖ) 无以,则王(wàng) C.放辟邪侈(bì) 便嬖(pián bì) D.救死而恐不赡(shàn) 予忖度之(cùn) 解析:A褊小(biǒn)胡龁(hé)C放辟邪侈(pì)D予忖度之(cǔn)。 答案:B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A.百姓皆以王为爱也 B.莅中国而抚四夷也 C.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 D.天下之欲疾其君者 答案: A.吝惜,B.统治,C.陷害,D.憎恨。 3.指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现象。 A.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 B.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 C.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 D.盖亦反其本矣 答案:A.“刑”通“型”,“做榜样”,B.“涂”通“———,“道路”,C.“罔”通“网”,“陷害”,D.“盖”通“盍”,“何不”。 4.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活用现象,并解释。 A.德何如,则可以王矣 B.危士臣,构怨于诸侯 C.然后从而刑之 D.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答案:A.王,名词活用作动词,“统一天下”。 B.危,使动用法,“使……受到危害”。 C.刑,名词活用作动词,“处罚”。 D.衣,名词活用作动词,“穿”。 5.指出下列各句的句式特点。 A.莫之能御 B.百姓之不见保 C.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D.未之有也 答案:A.宾语前置 B.被动句 C.状语后置 D.宾语前置 6.《齐桓晋文之事》节选自《_____》。它的主要内容是写_____劝说_____放弃_____,采纳“_____”的主张发政施仁的经过。 答案:《孟子·梁惠王上》,孟子,齐宣王,霸道,“保民而王”。 7.请指出下面的内容分别概括为什么成语。 A.“吾力足以举百钧,而不足以举一羽;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 ) B.“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 ) 答案:A.明察秋毫 B.缘木求鱼 能力提升 课内文段阅读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8-12题。 齐宣王问曰“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孟子对曰“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无以,则王乎?”曰“德如何,则可以王矣?”曰“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曰“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曰“可。”曰“何由知吾可也?”曰“臣闻之胡龁曰:王坐于堂上,有牵牛而过堂下者。王见之,曰:‘牛何之?’对曰:‘将以衅钟。’王曰:‘舍之!吾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对曰:‘然则废衅钟与?’曰:‘何可废也?以羊易之。’不识有诸?”曰:“有之。”曰:“是心足以王矣。百姓皆以王为爱也,臣固知王之不忍也。” …… 王说,曰:“诗云:‘他人有心,予忖度之。’———夫子之谓也。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夫子言之,于我心有戚戚焉。此心之所以合于王者,何也?” (节选自《齐桓晋文之事》) 8.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 道:道义 B.臣固知王之不忍也 固:原本 C. 百姓皆以王为爱也 爱:爱惜 D. 于我心有戚戚焉 戚戚:悲切的样子 解析:A道:谈论;C爱:吝惜;D戚戚:由于切合本意而感到心动,即有所领悟。 答案:B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①德如何,则可以王矣 ②仰不足以事父母 B. ①臣固知王之不忍也 ②反而求之 C. ①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 ②若无罪而就死地 D. ①此心之所以合于王者 ②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解析:A 用/能够;B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代词; C像/这样;D都表示原因。 答案:D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用法与例句中加点词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 A.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B. 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C. 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D. 沛公欲王关中,使子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