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059435

七年级(上)语文第三单元测试

日期:2025-05-20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11次 大小:2342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七年级,语文,第三,单元,测试
  • cover
七年级(上)语文第三单元测试 班级: 姓名: 学号: 一、 语文知识的积累运用(29分) 1.给加点的字注音,给拼音写汉字。(8分) 应和 ( ) 肥硕 ( ) 枯涸( ) 栖息( ) Zhù蓄( ) 酝niàng( ) 匍fú( ) 梦mèi( ) 2. 按要求填空(12分) (1)商女不知亡国恨, 。(2) ,却话巴山夜雨时。 (3) ,轻轻摇着归泊的小桨 。 (4)草野在蟋蟀声中更辽阔了, 。 (5)《天净沙·秋思》画龙点睛地将景中之意达到高潮的句子是____ ____,____ (6)《次北固山下》写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浪平静的诗句_____ ____, _____ _____。 (7)《钱塘湖春行》中以小鸟的活动写早春特色的诗句是___ ___,_____ _____ (8)古诗中有许多描写夏天的诗句,请写出两句。___ ___,_____ _____ 3.下边的病句是从书报上摘录的,请在原句上加以修改。(4分) ①中国人民是赞同成立联合国的首批国家之一。 ②晋文公当上了晋国国君后,发展生产,整顿政治,训练军队,成为北方一大强国。(高中历史教科书《中国古代史》第 19页) 4、仿照划线的句子再续写一句。(3分) 也许你无法拥有深邃的蓝天,但是你可以做飘逸的白云;也许你无法拥有浩瀚的大海,但是你可以做清幽的小溪;也许 ;但是 。 只要你满怀信心,善于发现,你会感受到生命的意义。 5、读下面一则轶事,诗人的回答表现了什么(   )(2分) 一位著名的诗人在只容一个人通过的小路上,与一个怀有敌意的批评家相遇。那个批评家蛮横地说:“我从不给疯子让路!”诗人退到路边,说:“我恰恰相反。” A、表现了诗人宽宏大量 B、表现了诗人高雅风度 C、表现了诗人反击艺术 D、表现了诗人自命清高 二 古诗文阅读(22分) (一)观沧海(10分) 曹操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东临竭石,以观沧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6.请用自己的话概括这首诗所描写的内容。_____(2分) 7.这首诗的前两句交代了登临的地点和目的。登临的地点是 ,目的是 , 其中 字统领全诗。(3分) 8.“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中的“其中”指的是 ;这几句诗表 现了诗人 (感情、抱负等)。(3分) 9.古代许多诗人,常常在作品中抒发自己的雄心壮志或伟大抱负,如本诗。请你根据你知道的古 诗词,写出两句能表现作者雄心壮志的诗句。(2分) (二)孙叔敖纳言(12分) 孙叔敖为楚令尹,一国吏民皆来贺。有一老父衣粗衣,冠白冠,后来吊。孙叔敖正衣冠而见之,谓老人曰:“楚王不知臣之不肖,使臣受吏民之垢,人尽来贺,子独后吊,岂有说乎 ”父日:“有说:身已贵而骄人者民去之,位已高而擅权者君恶之,禄已厚而不知足者患处之。”孙叔敖再拜曰:“敬受命,愿闻余教。”父曰:“位已高意益下,官益大而心益小,禄已厚而慎不敢取。君谨守此三者,足以治楚矣!”孙叔敖对曰:“甚善,谨记之。” 10.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5分) (1)身已贵而骄人者民去( )之 (2)位已高而擅权者君恶( )之 (3) 有一老父衣( )粗衣,冠( )白冠 (4) 使臣受吏民之垢( ) 11.翻译句子。(2分) 禄已厚而不知足者患处之。 12.阅读全文,简要概括孙叔敖采纳了老父哪三条谏言。(3分) (1) (2) (3) 13.你认为孙叔敖是一个怎样的人 (2分) 三、现代文阅读(49分) (一)(25分) 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层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白,一道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照在山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